花的感悟-卷首語
風信子
一天,我在閣樓的涼臺上整理花草,打開一個盛著瓶瓶罐罐的儲藏間,竟意外地看見一個廢棄的花瓶里,拱出一個洋蔥大小的植物球,球的尖端探出兩個綠芽,顯得生機勃勃。花瓶靠近墻角,那里陰暗、潮濕,經年不見陽光。我拿起看了看,想不起什么時候養(yǎng)過這樣一株花草,本想把它棄置一邊,可是,在我起身的時候,就隨手拿了出來。
“管它什么花呢?先澆上點水看看。”
這樣想著,我就把它放在我的書桌上,又在花瓶底下墊上一個小托盤。
第一天,它沒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依然如故;第三天,那葉片就開始一點一點舒展開來,仿佛剛剛睡醒的樣子。葉子越長越長,球的口也就越張越大,隱約可見里面藍色的花苞。又差不多一周,那花苞就整個脫了出來,由一根細細的莖挑著,成一串麥穗狀,用不上兩天,花頭竟超過了兩片葉子,兀然挺立。
花苞張開,有縷縷暗香襲來。直到這時,我才知道它是有名字的,而且名字還很好聽:風信子。
于是才恍然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街頭購買過一株風信子,可是后來花謝了,莖萎了,就當它死去了,將花瓶扔進儲藏間里。
讓我驚奇的是它的生命力,它的頑強與不屈。那可是上千個昏暗如漆的時日啊,可是它沒有放棄,沒有絕望,它在蓄積,一點點地蓄積生命的能量,等待著重見天日的那一天,把花朵綻放。
只因為根還在,心的種子不死。
由此想到了人,想到了自己。很多時候,我們缺少的就是這樣一種忍耐、堅持和樂觀的精神,我們在打擊中沮喪,在詆毀中紛爭,在陷害中沉淪……
結局也許沒有想象的那么糟,曙光就在前頭,可是我們沒有等到。是我們自己打敗了自己。
感謝這株風信子,讓我對自己重新審視,并學會了堅強。
曇花
遠方的一個朋友知道我愛花,從網上給我發(fā)來一些照片,是他養(yǎng)的一株曇花開了。照片打開的瞬間,我被震懾了:
曇花的花瓣瑩白,薄如蟬翼,向四周盡情舒展;粉黃色的花蕊,近乎透明,狀如味蕾,整株花襯以綠葉,更是美到了極致,美得讓人陶醉。
朋友告訴我,為了拍攝這幾張照片,他硬是幾個晚上沒有睡好,不是怕睡過了頭,就是怕花開過了,最后夫妻二人輪流值班,才有了這組美得讓人心悸的照片。
曇花的生命可謂短矣,也許正因其短,它才在短暫的生命旅程內,把自己的美麗悉數綻放。
較之于曇花,我們的生命要長幾萬倍,不,幾十萬倍,也因此,我們有了更多的從容,更多的鎮(zhèn)定。遺憾的是,正是這太多的從容,注定了我們生命的平庸:我們總覺得未來還很遙遠,一切還來得及,我們不溫不火地過著每一天,從沒想到要去盡情地搏一次,等到醒悟過來,死亡就在眼前,一切已經太遲。
流星燃燒自己,劃破了夜空的沉寂;曇花瞬間綻放,留下了至美。我們呢?我們留下了缺憾,留下了未竟的心愿。
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們比不上一株曇花。在感嘆它美的同時,我感到羞愧。
蘭草
去朋友的辦公室玩,看其窗前一株蘭草,很為罕見,葉子呈針管狀向上直立著,或依勢向四周散開,顯得青蔥可愛,生氣十足,就想分植一盆。
“這很好辦,我們有個保安對花特有研究。”朋友慷慨地說著,拿起話筒。頃刻保安上來,聽完意圖,很痛快地端起那盆蘭草走了。
大約一個時辰,保安又來了,一手拎一花盆,我還沒反應過來,朋友卻早已發(fā)出一聲驚叫,隨即以手掩面,顯出十分驚訝和惋惜的樣子,這時我才發(fā)現:剛剛那盆長勢喜人、綠意盎然的蘭草早已被保安齊根剪斷,只留出指甲大小的一點兒根莖。
“沒事,過幾天就會長出來的。”保安似乎嫌她大驚小怪,不想多說,就掩門走了出去。
我把分植的那盆帶回了家,澆水小心呵護,果然,三五天后,就有嫩芽從根部拱出,不出盈月,已長得虎口長,且根根茁壯,伴有分叉,又半月過去,竟然旁逸滿盆了。
我欣喜地給朋友打電話,電話那頭的她也是驚喜異常,說:“我這盆也是,比先前更茁壯好看了,我剛才問了保安,他說當初之所以將葉子全部剪斷,就是為了不讓營養(yǎng)散失,留在根部,一點一點蓄積,這樣長出來的葉子自然就更青蔥碧綠了!”
放下電話,我在沙發(fā)上靜坐良久:生活中,我們缺少的不正是這樣一種剪斷一切的勇氣嗎?我們珍惜榮譽,因為它昭示著曾經的輝煌;我們銘記著各種挫折、打擊,因為它給我們前車之鑒……我們每天載著這些東西上路,日子多么負累,生活變得臃腫。
為什么不把一切拋掉,給生命一個全新的開始呢?
重新開始,生命才能煥發(fā)出勃勃生機。花如此,人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