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不爭-成長
在這個效率至上的年代,似乎許多人都選擇“爭”。對他們而言,“爭”意味著機會、名利、風光、鮮花和作為,而我選擇“不爭”。我們只顧著趕路,把靈魂丟在后面,生命里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同掛在脖子上的珠子,我們急于奔跑、用力追逐、渴求收獲,爭先恐后,爭強斗勝,龍爭虎斗,個個卯足了勁兒,沖著,爭著,而渾然不知,掛在我們脖子上彩線串起的珠子一顆一顆掉了,被身后的煙塵淹沒。我們快步前進,忽略了路上一朵花對我們的微笑,一顆草默默在身后捧出的芬芳,一只鳥在頭頂劃下的美麗弧線。靈魂,像蝌蚪,游離到別的水域,找尋新的風景。
很多時候,我舉得我們處在一個“爭”的道場和頻率。在校園,我們為各類考試和排名爭著;在單位,我們被快節奏的效率牽絆;在路上,我們被飛速運轉的車輪牽引;生活中,我們被遠處可望不可及的目標誘惑著。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規則約束著我們;有形的,無形的鞭子驅趕著我們,我們攀比地位、財富、裝飾、收獲、擁有,似乎自己慢一拍,不去爭,就被世界拋棄,一些美好被腳步碾落,一些東西生銹了,一些田園荒蕪了。心,因此麻木,這委實是生命的一種悲涼。因為處處去爭取計較,一路上,煩惱、不安、苦痛接踵而至,成為心理暗疾,于是,我們的身體和靈魂處于亞健康狀態。
在效率面前我不爭,因為不爭,我得到的是一份淡然從容;在名利面前,因為不爭,我得到的是一種淡泊心境;在風光面前,因為不爭,我得到是內心的安寧;在友情面前,因為不爭,我擁有的是足金的信賴和坦誠;在自然面前,因為不爭,擁有的是詩意和豐盈;在處世之道,因為不爭,我得到的是滿滿的好感和澄明。很多朋友對我說,正是因為你的與世無爭,所以你走到那里都有人愿意和你親近,正因為你的心態,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把你當作兄弟相處。我之所以擁有這么美好的時光和收獲,也許就是我不爭吧。
唯恐落后于別人的人,他的靈魂與自己的距離最遠。“爭”不是人生的一個終極目標,而“不爭”才是生命最美的修為。從“爭”的隊伍中抽身出來,做自己的主人,看一個豐富的生命怎樣身心如一,悠然行走在天地間,以自己的風骨,給這個喧囂不安的世界畫下一道獨特的風景。
因為“爭”,人生就會多一份紛擾。因為“不爭”,我守住的是內心寧靜的悠然秩序。一位詩人說“生活是一種慢”,人生原本就是不爭。他看透了生命本質。靈魂原本是自己的私家花園,為什么因別人攀比爭逐的眼光,而改變自己花園的顏色,轉變自己人生的節律呢?選擇不爭,聆聽慢的韻律,領略美的意境,體悟不爭所賜予的豐富和寧靜。
“爭”并不意味著一種成就和享受,“不爭”并不代表著落后和疲憊。如果說“爭”是一種“形”的進步,那么“不爭”何嘗不是一種“神”的塑造和提升?查查詞典,那么多的“爭”如同過眼煙花,當煙花散盡,一切歸于寂靜、平淡、緩慢時,靈魂才以“不爭”的姿態直抵生命本質。
“不爭”,拉長了生命的體悟歷程,讓人在體悟中豐富內心,享受寧靜。我過過一段話:“凡事由其自然,遇了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艱辛曲折必然;歷盡滄桑悟然,得失隨它坦然;寵辱不驚依然,不因浮沉黯然。”這不就是“不爭”的最高境界嗎?
我愿以英國詩人蘭德暮年的這首詩作為結尾:“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