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的自負-成長
孝武帝司馬曜修了一座建康宮,主殿匾上要書寫“太極殿”三個字,宰相謝安便把這件事交給當時最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了。
照理說,這可是一個無上光榮的政治任務,足可流芳百世。可王獻之的反應卻出人意料,他不耐煩地一擺手,對來人說:“你把它拿走,不然我就扔到門外去!”來人只好把匾原封不動地給謝安抱回來了。
過了兩天,王獻之跟著謝安一起進宮辦事,路過太極殿時,謝安忽然想起什么。他轉過身,瞧瞧王獻之說:“子敬啊,你順著梯子爬上去,把字題了吧。從前魏朝的韋誕他們,可就是這么干的。”
王獻之不高興了,回答說:“你知道為什么魏國那么快就亡了嗎?就是因為這個!”說完,一甩衣袖,揚長而去。
謝安望著他的背影,無奈地搖搖頭,說:“子敬真是孤高啊!”
皇帝金鑾寶殿上的御匾不肯寫,哪兒才是王獻之獻墨寶的地方呢?
一天,王獻之外出時,忽然看上了北館剛粉刷的一面墻壁,順手抄起一把掃帚,用泥汁作墨,揮灑起來,每個字達一丈見方,一時觀者如潮,讓人嘆為觀止。又一次,王獻之到外甥羊欣家,看到正睡午覺的羊欣身上穿著嶄新的白絹裙,一時來了靈感,他抓起書桌上的毛筆,飽蘸濃墨,就在羊欣的白絹裙上狂草起來。羊欣醒來一見,喜不自勝,因為他躺著做夢時就得到了一幅藝術珍品。
作為“書圣”王羲之的兒子,他經常會被拿出來跟他老爸作比較。有一次,謝安問他:“你的書法與你父親比如何?”王獻之很淡定地回答說:“本來就是各有千秋!”謝安又說:“外界的議論可并不這樣看啊!”王獻之哼了一聲,輕蔑地說:“世上的人哪里懂得呢?”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張揚的個性,本真的自我,王獻之走出了父親王羲之的陰影,自創了一種非草非行的新書體,稱為“破體”,又叫“一筆書”,在書法史上取得了“二王”并列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