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風生會冒老·詩詞著作贈主席——毛澤東與冒廣生一席談》毛澤東詩詞故事
三十七、談笑風生會冒老 詩詞著作贈主席
——毛澤東與冒廣生一席談
冒廣生:1873—1959年,江蘇如皋人。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后代,清光緒甲午舉人。戊戌變法時主張革新,列名保國會中。清末任農工商郎中(司長),以不趨附權貴著稱,而才華文采為人所折服。民國初曾任農商部全國經濟調查會長。著名國學專家和詩人,一生著述頗豐。
1.冒廣生談《精忠報國》 毛澤東論長城自壞
1957年6月的一天深夜,中南海派人來接冒廣生(鶴亭),舒湮奉命陪他父親去見毛澤東。當時在座的有李維漢、胡喬木、吳冷西。毛澤東看過冒廣生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文章《對目前整風的一點意見》,于是話題便從整風開始。毛澤東說:“老先生講得好?。∧阒v,如果說共產黨沒有偏差,那何必整風,正如你所說,是‘愛人以德,相見以誠’。”
談話中,朱德信步踱入、毛澤東向朱德介紹冒廣生。冒廣生指著舒湮說:“我兒子訪問山西八路軍總部時,總司令款待過他。他后來在上海寫了個話劇《精忠報國》,把秦檜影射汪精衛。汪精衛問我要人,幸虧他早跑了。”這時,毛澤東目視著舒湮,說:“主和的責任不全在秦檜,幕后是宋高宗。秦檜不過執行皇帝的旨意。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內’,不能不投降金人。文徵明有首詞,可以一讀。我們從前也在‘安內攘外’的口號下,呃,呃……”毛澤東博聞強識,熟讀史書,而且出語寓莊于諧,說來娓娓動聽,“是趙構自己承認:‘講和之策,斷自朕志,秦檜但能贊朕而已。’后來的史家是為‘圣君諱耳’,并非文徵明力排眾議,他的《滿江紅》:‘慨當初,倚飛何重,后來何酷!豈是成功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一似丘浚的《沁園春》所說:‘何須苦把長城自壞,柱石潛摧。’”文徵明的《滿江紅》原詞如下: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敵?、倚飛何重,后來何酷!豈是功高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端、堪恨又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疆圻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詞人對岳飛的冤獄憤懣不平,故秉筆直書,昭示了歷史的真相,撕破了高宗的假面具,揭露了高宗的骯臟心理。
2.冒廣生解“增減攤破” 毛澤東得《四聲鉤沉》
毛澤東和冒廣生的談話仍在繼續,接下來他們又談到了詩詞格律的問題。冒廣生談了他對三百年來詞人提倡填詞必墨守四聲的不同意見。他說,拘泥太甚,則作繭自縛。作詩填詞豈能桎梏性靈,何苦在高天厚地之中,日日披枷戴鎖作詩囚?宋代是詞的鼎盛時期,那時還沒有詞譜、詞律和詞韻哪。說他作《四聲鉤沉》,即在提倡詞體的解放。毛澤東對冒的見解很感興趣。他說:“舊體詩詞的格律過嚴,束縛人的思想,我一向不主張青年人花偌大精力去搞;但老一輩的人要搞就要搞得像樣,不論平仄,不講葉韻,還算什么格律詩詞?掌握了格律,就覺得自由了。”
冒廣生又提到,詩變為詞,小令衍為長調,不外增、減、攤、破四法。蜀后主孟昶的《玉樓春》(冰肌玉骨)是兩首七絕,經蘇軾的增字、增韻而成八十三字的《洞仙歌》。詩詞貴簡練含蓄。孟昶原作本意已足,東坡好事,未免文字游戲。毛澤東說:“東坡是大家,所以論者不以蹈襲為非,如果是別人,后人早指他是文抄公了。”
談話間,冒廣生將自己所著的《疚齋詞論》、《四聲鉤沉》、《宋曲章句》、《傾杯考》拿出來送給毛澤東,毛澤東高興地接受了冒老的四大冊稿本。
3.冒廣生臨別贈言 毛澤東虛心納諫
冒廣生告辭時,毛澤東親送到走廊上,邊走邊問:“冒老先生今天來,可有一言相贈?”冒廣生說:“現在黨內正在整風,我是經歷了幾個朝代的人,共產黨能夠把中國搞這樣強大,譬如一頭雄獅,身上也不免長幾只虱子。古人云:蟣虱雖小,為害亦大焉。可得提防啊!”毛澤東聽后,連聲說:“講得好,講得好,我一定記在心里。”最后,毛澤東送冒廣生上汽車,還親自用手遮住車門的上沿,怕冒廣生碰到車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