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的宜居秘密-文明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在那兒停留的一個星期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是皇家植物園、皇家展覽館、菲利浦島、費茲洛公園等著名景點,而是處處充滿人性化的宜居措施,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悠閑畫面。
墨爾本的街頭,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公路兩側沒有各類桿線,政府部門將路燈、交通信號燈、電子警察、交通監控以及指路標牌安裝在一個燈桿上,避免了路口各類桿線林立混雜的現象。在城市道路三維空間中,通行者不存在視覺污染。開車和行走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心情十分愉悅。
因為墨爾本是個多雨的城市,為了宜居,在市區一些繁華商業區的小巷里,政府借助兩邊的商鋪,為行人搭建了玻璃遮雨棚。這樣一來,既能夠擋風避雨,又能讓市民悠閑地購物。而在一些城市道路的人行道上,也搭建了大量的長廊。下雨的時候,可供沒有雨具的行人躲避。而到了節日的時候,長廊就變成了臨時性的賣場,市民可以在這里購買小商品。
在墨爾本的一些廣場上,經常會有民間組織進行歌舞表演,也經常有街頭藝人賣藝。為了方便市民觀看,政府部門有計劃地在廣場上設置了臺階,讓市民坐天然座椅,同時,也可供游客休憩。在河水清澈、景色宜人的河岸邊,政府部門還安裝了透明電梯,方便行動不便的老者和殘疾人到岸邊觀光。此外,還在河邊設置了大量的桌椅。但它們的功能卻不一般,因為桌子其實就是一個燒烤臺,而煤氣也是免費提供的。市民除了可以在此休息、看書外,還可以自己動手做燒烤。不過,使用完之后需要將衛生打掃干凈。
墨爾本的宜居,不僅體現在人文關懷上,就連寵物也是一樣。在敞開式的公園里,大人孩子爭相為鴿子和海鷗喂食。一邊是草地上人們在嬉笑玩樂,另一邊則是廣場上鴿子和海鷗爭相取食,充分體現了人與動物的和諧共處。另外,墨爾本的街頭有很多小店免費為小動物提供飲水。店主在店門口放一個狗、貓的模型,前面放一個水盆,供隨主人出來溜達的寵物飲用。
當地導游蘇珊莉娜介紹說,正是這些投資并不太大、但在細節上卻時時處處體現了人文關懷的宜居舉措,才使得墨爾本環境更加優美,城市更加美麗、更加適宜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