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梅邊,就在柳邊-文苑
1新春里,我送給朋友們的新年賀卡,就是豐子愷畫作制成的明信片。他的筆下萬物有靈,一張張畫作簡潔美好,春意盎然,令人心生歡喜。
一幅畫中,柳絲如煙處,有一座小屋,遠遠望去,客舍青青柳色新,低矮的竹籬笆圍著小院。一雙乳燕翩翩飛來,母親就坐在柳樹下,忙著手里的針線。小女孩仰著桃花般的小臉,指著天空的一雙燕子,對媽媽說:“媽媽,看!燕子又飛回來筑巢了!”孩子滿眼喜悅,想必母親的心和她一樣喜悅。她們每年春天等一位朋友回來,他的畫里滿滿都是人與自然的款款深情。
豐先生的畫詩情流淌,不在梅邊,就在柳邊。
他愛畫柳樹,“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翠拂行人首》這幅畫,仿佛就是一首小詩。一夜春風(fēng),江河萬里就掩映在無窮的綠色里,天空里紫燕翻飛,清清河水邊碧草青青。美景中還有兩位女子,一位女子手里牽著孩子,這場景讓人想起那句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2我喜歡豐先生另一幅《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與梅花》。茅屋前,竹籬旁,寒梅盛開,只覺清氣滿懷。三人圍坐小桌前,坐對一樹紅梅,如同坐對一位摯友。品茗,閑談,吟詩,也可把酒話桑麻。他的畫有古風(fēng),含蓄簡潔,純凈天真,雅興悠然,充滿了中國畫的意境之美。
母親手里牽著胖胖的小寶寶,他還在蹣跚學(xué)步。四五歲的小女孩仰著頭,伸手去接空中的落花,花兒閑閑自落,燕子銜著春泥回來做窩了,這是《銜泥帶得落花歸》中的情景。又是一年春歸去,落花本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紅點點,記取人間多少溫暖的回憶。
他喜歡畫櫻桃,一扇典雅的木格窗前,碧綠的芭蕉隨風(fēng)搖曳,桌上白瓷盤里擺放著紅玉似的櫻桃,有紅蜻蜓從窗外飛進來,一支點燃的香煙升起裊裊青煙。紅紅的櫻桃,映著翠綠的芭蕉,色彩明麗,生機勃勃。《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大概是暮春時節(jié)美好的寫照,一派恬淡安然,歲月靜好。
這幅畫選題自宋代蔣捷的詩句:“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fēng)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他的畫里有詩,還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春愁和惆悵。令人感嘆年華似水,人生易老。
《溪家老婦閑無事,落日呼歸白鼻豚》一幅畫中,茅屋幾間,門前有老樹和溪流,落日余暉里,白發(fā)的老婆婆一聲聲,喚它回家。它不是海豚,只是一頭長著白鼻子、身體黑白花的小豬。這樣的景象,一次次出現(xiàn)在夢里。恍惚間,我看見慈祥的祖母站在粉墻黛瓦的小屋前,一聲聲呼喚回家的不是白鼻豚,而是幾只母雞和一群毛茸茸的小雞。
3匆匆流年,浮生如夢,可是他畫里的溫情,永遠不會隨著光陰流走。
在他的故居,石門灣的水依舊潺潺流淌著。這里曾住著一位畫家,看著墻上的照片,他戴一副黑邊框的眼鏡,留著一大把雪白的胡須,笑意盈盈,溫和慈善。我覺得他不是畫家,他只是天下孩子們?nèi)蚀鹊母赣H。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畫著塵世大美,有情人間。
有詞言:“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他的畫里分明有清幽的花香。因為,即使在寒冬里,看著他的畫,就聽見他說:“借問過墻雙蝴蝶,春光今在阿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