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我以為他說的是真的-人物
郎咸平在臺灣東海大學讀書的時候,成績并不理想。有一次,美國一位非常著名的微觀經濟學家來學校演講,他是美國普斯頓大學的一位教授,在演講中講述了許多新的經濟觀點。
那位教授離開以后,郎咸平反復思考他的話,并且似有所悟,非常希望能與那位教授交流,于是就提筆給他寫了一封信,講了許多自己對于世界經濟的稚嫩看法。沒有想到,那位美國教授竟然給郎咸平回了信,他在信中說:“一個年輕人有如此激情,你將來一定可以成為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話,郎咸平卻非常受鼓舞,他念完本科以后又繼續念研究生,盡管如此,他的成績依舊很差。研究生勉強畢業后,郎咸平想出國念書。他的老師對他說:“郎咸平,你的水平這么差,就找個銀行上班算了,而且還有房子分,薪水和福利也很不錯!”
郎咸平聽了老師的勸導,開始去一些銀行應聘,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面試之后,沒有一家銀行要他。失落之余,郎咸平想起了那位美國教授給他的回信,他不禁來了精神:“我將來一定可以成為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別說是他們沒有錄取我,即便是來求我,我又哪能就這樣委身于他們呢?”
郎咸平左思右想之后,還是決定去考GRE(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偡?400分,他只考了1640分,只有一家學校要他,那就是美國的沃頓商學院。因為沃頓商學院新創了一個“商業經濟系”,是第一屆招生,報考的人數極少,于是就把郎咸平破格錄取了。
開學后,郎咸平的“表現”并不好,他的系主任找他談話,說他的水平有問題,他的教授對他的評價也不高,讓他考微積分的資格考試。郎咸平也知道自己的實力,他根本不可能通過資格考試,于是就百般哀求免除考試,可是他的系主任根本不同意。
郎咸平非常沮喪,一次在校園里閑逛的時候,他看見幾個金融系的學生垂頭喪氣地走出來,郎咸平問他們怎么回事,他們回答說金融系好難念。郎咸平又問他們需不需要考微積分,他們說不用,郎咸平就說:“帶我見見你們的系主任。”
郎咸平見到他們的系主任后,就問能不能轉進來,他還自稱自己對金融系更有興趣,系主任一聽很開心,就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答復。從此后,他就進入了金融系。有意思的是,他在進入金融系的第一天,就問他的老師說:“金融系到底學什么?”
這個問題,自然在他以后的學習中得到了解答。不僅如此,因為郎咸平始終認為自己將來是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所以在學習中特別用功,對世界經濟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
念完博士以后,郎咸平留在了美國教書。第二年,他寫了一篇《美國的破產制度》的論文,這篇論文從1990年問世至今,一直是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論文。這幾乎使郎咸平在美國一炮而紅。隨后,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密西西比大學,都紛紛請他授課。
郎咸平終于成為了一名不可小覷的經濟學家。后來的一次,他在一所大學授課的時候,碰到了那位當初給他回過信的經濟學家,郎咸平立刻上前問候并致謝,那位經濟學家想了半天后說:“你就是那位曾經給我寫信的臺灣小伙子?其實,你不用感謝我,信里面的那句話我只是安慰你,隨口亂說的。”
無論是不是亂說的,郎咸平現在都已經成為了一位經濟學家。后來,抱著為祖國經濟把脈的志向,他回到國內,因為郎咸平一直公正地站在中下層人民一邊,為民代言,披露現實,剖析社會,大膽建言,在反腐敗、中國經濟、房地產、中國教育、大學生就業等社會熱點問題上,都有全面深刻的解讀和切合實際的建議,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對于廣大媒體來說,他成了“最具良心的中國十大直言君子”之首;而對老百姓來說,他儼然就是一位“最正義、最偉大的經濟學家”!
前不久,郎咸平在浙江大學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說到了自己的這個故事,他在講完這個故事以后,百味雜陳地說:“我能有今天,其實是因為在我重新遇到那位美國教授之前,一直都以為他說的話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