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之上,必有制度-社會
美國:一分錢的創意
塔達夫是一名機械工,長年負責操作一臺叫“華納西”的巨型機器,專用來切割金屬。“華納西”前面部分有兩扇擋板,用來把切割時噴出的金屬碎屑和尖利的刨花擋住。“華納西”很老了,但性能一直不錯。
有一天,塔達夫的一位同伴對老板亞當說:“你有空嗎?我帶你去看一樣東西。”亞當很好奇,跟著他走到塔達夫的機器前。
“看到這兩扇擋板了嗎?”那位工人問。亞當點點頭。
“你再看這里。”順著他的手指的方向,亞當看到夾板縫隙里的一分硬幣。
“兩塊擋板是起防護作用的,不關緊,安全栓就不能啟動,機器也就無法運轉。這臺機器雖然性能還好,但這兩扇擋板已經無法修復。”那位工人要塔達夫暫時停下機器,拉開那兩扇擋板,然后試圖再關上,但擋板無論如何也合不攏。這時,他把手伸進塔達夫的工裝口袋里,拿出一枚一分的硬幣,塞在擋板縫隙處,擋板完好地關閉了。
“重買一臺機器要花很多錢,但塔達夫卻用一分錢就把它‘修’好了,并且已這樣‘修’了近兩年。”那位工人拍拍塔達夫的口袋,里面發出硬幣碰撞的聲響。“塔達夫每次把擋板打開,硬幣就會掉進金屬屑與刨花里,這也是他口袋里總是裝著一些一分硬幣的原因。”
亞當看著塔達夫,被深深地感動了。這一分錢背后的創意遠遠超過許多做得精美而又專業的個人履歷。
德國:三尺之上,必有制度
合得公司是德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模具公司。公司每天下班前的所有程序中有一道是收集抹布——把當天用過的抹布收集、清點,然后送去清洗。
有一天,收送抹布的是位新員工,領班不得不認真地告訴他:“你去把車間里我們部門的抹布收齊,清點好數目,記清楚有誰沒有交上用過的臟抹布,然后送到一廠的分洗點去,再帶回他們給你的干凈抹布。一定要確定他們給你的干凈抹布的數量和你今天送去的臟抹布的數量一致。”
“這是三廠的65塊用過的抹布,我該把它放在哪里呢?”送抹布的新員工問一廠門口的管理員。
“把它們放進這只紅桶里吧,”管理員打開一排紅桶中的一只,指著上面的編號說:“和你們廠號一致的紅桶就是你們的,不過,在你放進去之前,還是由我再來清點一遍吧。”
他清點完抹布說:“來吧,讓我把明天的干凈抹布發給你。”管理員邊說邊走向一排柜廚,竟然一一掏出鑰匙,開鎖,取出抹布!
新員工呆住了:“啊,抹布也要上鎖?”他脫口問道。
“當然啦,這東西是無價之寶嘛,要不,你回去問問,看誰沒有它能行。另外這也是制度啊。”
合得公司的新進員工都會有一次收送抹布的經歷,那是合得公司新員工培訓的內容之一。
比利時:像偵探一樣的清潔工
瑪莎是比利時赫斯特市勞倫提保潔公司的員工,幾年前被派往一家跨國公司工作。
瑪莎服務的公司經理洛杰說:“她像偵探在破案,每個細節都不放過。”無論是誰的辦公桌,無論什么東西,她總是原物拿起,擦去灰塵,再原封不動地放回原處。例如左撇子戴維的圖畫筆,總是幾年如一日地擺放在辦公桌左邊的唾手可得的位置。
在瑪莎做的公司手冊中,記有每個人的聯系方式,甚至最要好的朋友的姓名與電話;記錄有公司的主要客戶的特征,喜歡坐在哪個位置談話,喜歡喝什么飲料。手冊附頁的第一項是每天的天氣情況,如果有風雨,須關好窗戶;第二項是公司當天的活動安排,如有無會議,有無客戶到來,有無人員休假……但凡不好找的東西,只要一問瑪莎,她總能馬上找到。
“你有特異功能嗎?”員工問。
瑪莎不好意思地回答:“我不過是一時無法判定有的東西是否真的沒用了,所以就暫時存放著。”瑪莎打開存放清潔用品的櫥柜,大家看到了一只紙質“百寶盒”,里面像機要文件似的存放著一些“一時無法判定是否真的沒用的東西”……
勞倫提公司至今還保存著那家瑪莎服務了12年的公司的一封感謝函:“瑪莎改變了我整個公司的工作作風,繼而改變了我們公司的命運。”
美國:把公司的好員工抓進監獄
美國阿姆斯莊機器廠每年都有好幾名員工被警察抓走。
“我是無辜的,我什么也沒有做!”伴隨著喊聲,他很快被帶到法官面前問罪。然而,無論是誰,無論怎樣辯護,結果都一樣-被送進監獄,并被限定在兩個小時內籌到200美元的保釋金,然后才可離開。
其實,這是一起名為“200元大前進”的慈善募款游戲,警察是真的,但所控罪名是假的,被抓員工的公司是慈善機構精心選擇的,至于200美元的贖金,一經湊齊,立刻通過規范程序送交慈善機構。
作為企業,一名正在工作的員工突然被“抓”,會使公司聯想到一此實際問題,比如員工的薪水,福利以及升遷機會可以留住員工嗎?可以讓他不在哪一天就這樣從公司消失嗎?對此,還有另一層意義,比如,公司對社會有所貢獻嗎?員工對外有一個良好形象嗎?
對被抓的員工來說,在生命中突遇一次這樣的經歷,在警車、警員的威儀之下,在突降的被指控的罪責中,在撥打求助電話時親人、朋友的焦急反響里,尤其在獨自等待結果的兩個小時里,也會反思許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