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0年,孩子面臨怎樣的職場世界-社會
對于70后、80后來說,進名校、入外企、做公務員,不管出身如何,通過個人的拼搏總有機會踏上父輩們期待的那種中產階級生活軌跡。而我們的孩子,面臨的環境和競爭會遠遠超出我們這一代人的經驗可以理解的范疇。未來是一個高度關聯、無孔不入的智能世界。以往依靠智商和經驗的工作崗位早晚會被計算機和機器人替代。無限存儲和3D設備已經走進家庭。想搜索一下要通過技術克服人類語言之間的障礙需要多少年,才發現今年已經誕生了可以實時翻譯的手機工具……
到底未來世界的主人翁需要什么樣的教育?讓我們認真地想一想。
什么是教育
一開始我先來談一個問題,就是教育的英文單詞Education是怎么來的。我在新東方講過詞匯,這個單詞是蘇格拉底發明出來的,是三個詞根的拼寫,前面那個“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導,“tion”是名詞,引導出來。所謂的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長成自己的樣子。
我講個故事,闡明“leadingout(引導出來)”這樣一個好的想法——
美國的一個聯邦法院,前邊坐著兩個人,一個是4歲的黑人小姑娘,一個是她的母親。她們很高興地舉著一張報紙,上面寫的字是:最高法院今天禁止了在中學里面發生的種族隔離制度。這張照片拍攝于1956年,在那一年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區的白人學校被拒絕,因為當時白人學校和黑人學校是不能混合的。她的父親是一名律師,憤而起訴。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國的聯邦法院,六位大法官坐到一起討論,把黑人和白人隔離開來到底是否違背了美國的憲法。這也是心理學第一次作為測量學科被引證。通過實驗看到,當把白人和黑人隔開來,雖然孩子只有四歲,但依然可以清晰地認識到,白人比黑人好。于是這些大法官就做了一個定論,這也是美國很著名的1956年教育法案。
這個法案的執筆人叫布朗,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闡明了教育的觀點:教育是幫助一個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們學校的),而不是為社會機器塑造一個合適的螺絲釘。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熱淚盈眶,終于有一個人告訴我: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是為了使我成為一個社會機器的螺絲釘,而是為了leadingout,讓我心里那個最好的自己走出來。教育應該傾聽孩子的聲音,幫助他成為他自己,幫助他在未來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
未來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現在我們的教育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要問的是:未來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各位有沒有意識到,今天的小學生真正在人生的頂峰、最需要小學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時候?其實不是高考的時候,而是35歲的時候,這一輩子他在職業最頂峰的時候,最需要運用一些從小到大學習的人際技能。所以今天所講的人才,是要適應他35歲也就是2040年的社會,而不是適應18歲高考時候的人才。未來的世界是一個怎么樣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個時候在追求怎樣的生活?有沒有可能其實每一個小孩都沒有輸在起跑線上,未來其實是一場游泳比賽?我們努力讓他拼命奔跑,但是其實未來可能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現一個全新的規則。
第一個改變是從信息時代轉向概念時代。棋王大戰深藍電腦,就是一臺計算機跟一個棋王下了6盤棋,現在是3:3還在下。再來看另外一個事件,四年前富士康公司痛定思痛,決定把整個富士康機器人化,這些機器人24小時不眠不休也不會跳槽又不會抱怨,還不會要求漲薪。
很多重要工作,在未來20年會被電腦取代,而到那個時候,所有做這些工作的人都有可能失業。比如現在很多人都想當銀行柜員,五年、十年之后,這個職位會越來越少,如果你沒有別的技能,會非常尷尬。
邏輯分析能力是信息時代的核心,概念時代的核心是什么呢?是高概念化、高感性。舉個例子,麥肯錫是全世界最大的企業咨詢公司,1993年員工有67%是MBA,2003年這個比例已經降到了41%。現在10年過去了,還在繼續下降,是什么人取代了麥肯錫這些頭腦一流的MBA呢?是MFA(MasterofFineArt),就是藝術碩士。麥肯錫意識到,他們的調查報告必須用藝術的方式來表達,于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更加有趣的是——有幾個公司現在很火,一個是蘋果,蘋果靠什么,靠程序員,靠工程師嗎?不是,靠的是好的理念,這是不是靠概念取勝的呢?第二個是小米,小米靠什么?小米背后沒有很龐大的產品工廠,它的核心是依靠粉絲營銷和參與感,這是不是靠感知來運作的,是不是靠邏輯呢?再比如海底撈。信息時代向概念時代推進的時候,那些原本僅靠知識和邏輯工作的人,基本逐漸會被電腦替代,越來越貶值,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起來。計算可以被電腦完成,但是創意不能。
第二個改變就是改變會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測。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強是40年,世界一千強是30年。而你們的職業生涯有多長呢?如果25歲參加工作,65歲退休,那就是40年。這意味著如果你一畢業就創業,一創業就創成了世界五百強,那么在你退休的那一年,公司正好倒閉了。所以當世界五百強都只有40年壽命的時候,你就會明白,未來的孩子不可能不換工作,他這一輩子一定會換五到七份工作,而且換兩到三個行業。其實不僅公司壽命短,行業的命運也如此。一輩子在一個公司、一個行業會變得越來越難,這個時候如果還教他在大學期間做好一個專業,是不是有可能是對他的詛咒和坑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