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長補短,謙虛謹慎
今天我讀了論語中的一段話,這段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就一定有可能做我老師的人,我要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對于一些不好的地方,就用來檢查自己,以利于自己改正。說起這段話,它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孔子拜師。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不僅勤思好學,而且不管長幼,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他都向他們學習,有一次,孔子和學生們正在走趕路,忽然一個小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原來這個孩子正在路上用磚瓦石塊壘一座城池呢,孔子叫那個小孩讓路,而小孩卻說:“這世上只有車繞城而過的,還沒有把城池拆了給車讓路的。”孔子想:確實不能把這孩子擺的城池當成玩具。
我這樣想,孩子可不這樣想啊。我倡導禮儀,不成想給孩子問住了。于是,孔子感慨地對學生們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孩子雖小,卻懂禮儀,可以做我的老師了。”我從這個故事中深受啟發,我懂得了任何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學些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不論是長輩還是晚輩,歲數大的還是歲數小的,在某一方面都可以做我的老師,我以后會更加謙虛好學,向任何人學習他們的長處,爭取讓自己成為一個知識很淵博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