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佛教語錄
一、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二、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三、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四、人生何其短,何苦互相怨。不管是五十步笑一百步,還是一百步笑五十步。自己走自己的風雨歷程,何必再去傷害別人的孤獨和零丁。
五、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六、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七、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八、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九、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十、握緊拳頭,你的手里是空的;伸開手掌,你擁有全世界。
十一、凡事都是有定數的,不能強求。
十二、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十三、若是無法成就大事,就用偉大的方法,去做小事。
十四、恐懼不會產生智慧,只有恬靜的心境才會盛開智慧的蓮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十五、人生就像一個容器,裝的快樂多了,煩惱自然就少;裝的簡單多了,糾結自然就少;裝的滿足多了,痛苦自然就少;裝的理解多了,矛盾自然就少;裝的寬容多了,仇恨自然就少;胸襟決定器量,境界決定高下。活著就是一種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得一顆平常心,無處不是幸福。
十六、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十七、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
十八、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凡人就是太在乎自我的感覺感受,正因才會身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十九、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鉆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二十、生命是一樹繁花,它注定會接受命運的洗禮,人生需要欣賞,拋棄想占有自己喜愛的一切東西的想法,不要奢望你能擁有很多,用一種平常心態去欣賞一個人、一件事,就象欣賞一幅畫一樣,你會很快樂,也會很坦然。
心靈毒雞湯語錄
2024勵志搞笑語錄【一】
結婚證和衛生許可證的唯一區別是,它不掛在墻上。
在你頭上拉屎的未必是敵人,也可能是你樓上的鄰居。
活著浪費空氣,死了浪費土地,半死不活浪費人民幣。
牛肉面里沒牛肉不要抱怨,老婆餅里面不也沒有老婆嘛。
不經歷星期一上午的崩潰,就不知道星期五下午的可貴。
一覺醒來我以為我長高了,原來是被子蓋橫了。
我們始終都在練習微笑,終于變成不敢哭的人。
我不介意你騙我,我介意的是你的謊話騙不了我。
你說你會等我回來,你是等了,還找了一個人一起等。
哄領導開心就做做假,哄群眾開心就做做秀;哄自己開心就做做夢。
結婚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最快變成哲學家的是老公,最快變成經濟學家的是老婆,最快變成戰略家的是丈母娘。
小學生是一隊一隊,中學生是一堆一堆,大學生是一對一對。
自從人曬黑了,臉色好看了,牙齒變白了,喝酒都不臉紅了。
人生就像迷宮,我們用上半生找尋入口,用下半生找尋出口。
如果你愛上了別人請別告訴我,我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勇敢。
壞人做一件好事叫回頭是岸,好人做一件壞事叫臨天亮尿床。
2024年經典搞笑勵志語錄【二】
【第1句】:我把10086改成你了名字,每天能收到你的短信,騙自己你還是很關心我。
【第2句】:小時候認為流血了就是很嚴重的事,不管疼不疼,先哭再說。
【第3句】:突然發現牛頓好給力,拉力、浮力、推力、摩擦力,重力、壓力、阻力、支持力。
【第4句】:提醒大家要學會修自己的筆記本,這是很重要的!從前有個人,他不會修自己的筆記本......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第6句】:我不是廣場上算卦的,嘮不出那么多你愛聽的嗑。
【第7句】:不是故事的結局不夠好,而是我們對故事的要求過多!
【第8句】:愛情就像兩個拉橡皮筋的人,受傷的總是不愿放手的那個。
【第9句】:鮮花往往不屬于賞花的人,而屬于牛糞。80后經典語錄
【第10句】:謊言與誓言的區別在于:一個是聽的人當真了,一個是說的人當真了。
【第11句】:單身并不難,難的是應付那些千方百計想讓你結束單身的人。
【第12句】:如果你曾經背著女朋友和另外一個女生在一起,即便是辦一些正事,也不要對她實話實說。有的時候美麗的謊言是必須的,女生的心思更多的時候我們男生摸不透!
【第13句】:有時候,不是對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對方看的太重。
【第14句】:現在才懂,原來一個人可以難過到,沒有情緒,沒有言語,沒有表情。
【第15句】:生命中總會有無數個擦肩而過,不是每個相遇都能凝結成相守,不是每個相邀都能轉化成相知。一輩子那么長,生活中變數那么多,有時你以為會永遠陪你走下去的那個人,居然只能陪你一段路。幸好我們總會保有一點對于永遠的奢望,不至于錯過下一次愛情來的時候。
【第16句】:愛情其實是一種習慣,你習慣生活中有他,他習慣生活中有你。擁有的時候不覺得什么,一旦失去,卻仿佛失去了所有。
【第17句】:當你能念書時,你念書就是;當你能做事時,你做事就是;當你能戀愛時,你再去戀愛;當你能結婚時,你再去結婚。環境不許可時,強求不來;時機來臨時,放棄不得。這便是一個人應有的生活哲學了。
【第18句】:就算是believe,中間也藏著一個lie。
【第19句】:付出真心,才會得到真心,卻也可能傷的徹底。保持距離,就能保護自己,卻也注定永遠寂寞。
【第20句】: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話題,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說話,也不會覺得尷尬。
【第21句】:沒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兩個人!
【第22句】:冷漠,有時候并不是無情,只是一種逃避被傷害的工具!
23我不去想太多關于未來的事,因為未來是由現在所產生出來的。如果我們能夠照顧現在,那么我們就是照顧了未來。未來不會無端地來,它將會從這個片刻產生出來,下一個片刻將會從這個片刻產生出來。如果這個片刻很美、很寧靜、很喜樂,那么下一個片刻一定會更寧靜、更喜樂。
【第24句】:人生每一步行來,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這世上的蕓蕓眾生,誰又不是這樣呢?
【第25句】:柏芝你走吧,我舍不得韓紅!!!
【第26句】:事實證明,感情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淡;友情經得起平淡,卻經不起風雨。
【第27句】: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
【第28句】:是金子總要發光的,但當滿地都是金子的時候,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顆了。
【第29句】:按動物的審美觀,我基本算得上是個帥哥~
【第30句】:我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完美那么堅強,金錢和美女就足以把我征服!
文:凌晨小米粥 整理 歡迎關注我們
教父經典片段語錄
《教父》為美國作家馬里奧·普佐于1969年所寫的小說作品,描述有關的在美黑手黨教父維托與其家族的歷史。馬里奧·普佐從小喜歡聽意大利黑手黨Mafia的故事。普佐與弗朗西斯·科普拉(Francis Coppola)合作,將《教父》改編成電影劇本,1972年搬上銀幕,由巨星馬龍·白蘭度主演,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
【經典語錄】
【第1句】:讓朋友低估你的優點,讓敵人高估你的缺點。
【第2句】:不要憎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第3句】: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第4句】:我花了一輩子,就學會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夠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第5句】:最好的威脅是不采取行動,一旦采取行動卻沒收到效果,人們就不再怕威脅了。
【第6句】: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的。
【第7句】:離你的朋友近些,但離你的敵人要更近,這樣你才能更了解他。
【第8句】:把意外當做是對自己尊嚴侮辱的人永遠不會再遭到意外。
【第9句】:不要輕易說出你的理想,不給別人嘲笑你的機會。
【第10句】:這個世界本身就沒有所謂的清白而言,你能坦言自己從來就沒說過慌,這是自欺欺人。
【第11句】:如果一個人很慷慨,那他就必須把自己的慷慨表現得充滿感情。
【第12句】:當你說“不”時,你要使“不”聽上去像“是”一樣好聽。
【第13句】:你花時間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嗎?我當然有。 很好!不照顧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個男人。
【第14句】:在這個世界上,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最微不足道的人,如果他時刻留意的話,總有機會向那些不可一世的人報仇雪恨。
【第15句】:如果歷史教育了我們什么,如果生活教給我們什么,那就是我們可以殺任何人。
【第16句】:友誼就是一切。友誼比才能更重要,比政府更重要,它和家庭幾乎是可劃等號的。千萬別忘記這一點。
【第17句】:政治與犯罪本是一回事情----金融就是槍,政治就是摳動扳機的時候 。
【第18句】:但凡男女之間的那點“意思”,常常是從“不好意思”開始,到“真沒意思”結束。
【第19句】:社會上常常會有突如其來的侮辱,那是必須忍受的。
有什么反雞湯語錄
【第1句】: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
【第2句】:我可以笑著給你講道理,也可以翻臉告訴你什么叫規矩。
【第3句】:像我這種連名牌都不認識幾個的人,有時候連別人在炫富都感覺不到。
【第4句】:其實不要臉這種事,如果干得好,叫心理素質過硬。
【第5句】:小時候,雖然窮,但是很快樂,現在不同啦,不僅窮,還不快樂。
【第6句】:看見你那么難過,我又什么都做不了。只好放下手機關上房門捂著被子開心地笑了出來。
【第7句】:今天不開心沒關心,反正明天也不會好過。
【第8句】:如果你嫌我脾氣大的話,那你去找個漏氣的吧。
【第9句】:窮沒關系,反正以后也會一直窮下去。
【第10句】:自己對老婆不好,就不要怪別人對你老婆好。
【第11句】:為什么要吵架呢?就不能心平氣和的坐下來,砍對方幾刀嗎?
【第12句】:幸福是曬不來的,勉強曬出來的幸福都不可能是真的幸福。
【第13句】:一路走來,我用我的善良,喂了不少沒有良心的狗。
【第14句】: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不愛講道理啊!
【第15句】:其實他沒那么愛你,只是睡你比嫖來得便宜。
【第16句】:掙錢就像便秘,老難了。花錢就像拉稀,憋不住。
【第17句】:我哪有能力顧全所有人的感受,我自己的心情我都照顧不好。
【第18句】:目前人生的四大愿望:臉上不爆豆,頭上不脫發,晚上不失眠,卡上不缺錢。
【第19句】:我有點偏執,寧愿高傲到發霉,也不愿死纏到發瘋,有輕微強迫癥,感情潔癖,占有欲強,討厭別人沾上我的東西,你碰了那我就送給你好了。
【第20句】:曾經認為女孩子善良就好了,直到有一天看到香奈兒的一句話,一味的標榜內在而忽視外在,那也是一種膚淺,女孩子,應該看起來是優雅的,聞起來是香的,摸起來是滑的,希望你60歲走在大街上還有小流氓向你吹口哨,然后揮動你優雅的玉手告訴他,臭小子,我是你奶奶。
鐘馗是佛教的嗎
是邪教,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壞人 故事里有好事也有壞事 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 故事里有多少非非是是 故事里的事 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 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 說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 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故事里的事 也許是真事 故事里的事 也許是從來沒有的事 其實故事 本來就是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 故事就是故事 故事里的事
佛教如何對待害蟲
阿彌陀佛!害蟲與益蟲都是相對待而言。我們習慣把對人類有益的稱為益蟲,無益的稱為害蟲。如同好人與壞人,我們首先應從道理上明白,害蟲、益蟲都是我們真心中本有的性具功德隨緣顯示出來的相,都是當人當下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在性上講,害蟲、益蟲、人、鬼、畜生都是一樣,從相上講,千變萬化。佛法是圓融之教,我們能在分別看到無分別法,稱為在相見性;也能從無分別看到分別,就是隨緣教化。因為每個人的因緣點不一樣,看到的世界萬法不一樣。
既然這樣,無分別不妨礙分別。舉例國與國的戰爭,如果我們都認為敵對方是生命,不可殺,殺人有罪惡感,那只有等待國破家亡,亦是愚癡。周恩來總理名言“上馬殺賊,下馬學佛”。修行人要懂得權衡利憋;這種殺生屬于保家衛國,不是為殺而殺。如果認死理,我們吃飯、喝水都是在殺生,佛言,一杯水有八萬四千蟲。今天用我們的顯微鏡、放大鏡就可以觀察到,確實如此。即使我們吃素食、吃植物,也是殺生。江本勝的水實驗告訴我們,連水都有見聞覺知,何況是植物?包括泥巴瓦塊都有生命。只是相對人類而言,它們的生命層次比較低,振動頻率比較弱,光波較短而已。在《楞嚴經》里,佛講,一只梟鳥抱上一個小土塊兒,入定,在定中觀照,類我,類我。如此一段時間后,小土塊兒變身小梟鳥,成為它的兒子。是不是無情變有情?一滴猴子血能克隆一只猴子,無數猴子血是不是能克隆無數猴子?猴子血變猴子是不是無情變有情?所以,我們不能學佛學成佛呆子。
這個世界上的萬法都是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全部都有見聞覺知性。宣化上人講,我們打一個妄想,就有一個眾生。這個眾生何時與你結緣?可能是來生、來來生,因為我們的心速快,而肉團身相對較慢,所以,無量劫六道輪回,你遇到的父母兒女,親朋好友,老師同學如何而來的?全是我們的起心動念,行為造作而來。所以,大乘佛法講,即因即果。不要認為這個果不是當下現前,只要因緣成熟,一定現前。所以,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上天堂、下地獄都是唯心凈土,都是我們的心自作自報。這是修行人首先要明白的道理。
那么相對而言,既然吃飯、喝水、殺蟲都是殺生,我們能不能不干這些?答案是,不干這些,我連肉團身都保不住,如何來談修行?十方諸佛成佛都在人道來成就,如果他們不吃飯、喝水、走路,那就沒有成佛可言,是不是?所以,無分別不妨礙分別。像吃瓜蔬、吃水這些,因為眾生的意識心比較弱,它們的嗔恨心相對也較弱,我們以修行的功德加向它們,足以回報它們。像打農藥殺生這種事情,我們應在噴灑農藥前一周,來到那里跟它們講:阿彌陀佛!我要在一周后噴灑農藥,請你們及時回避等等這些語言。不要小看這些語言,這就是能量溝通、信息溝通,你的心的信息場與盡虛空遍法界無遮無礙,何況是當下的土地。灑農藥以后,也要盡可能在寺院給它們立往生牌位,期望它們在中陰期間與佛法結緣;盡可能誦《法華經》給它們,把我們修行功德回向它們!因為它們也同樣是我們無量劫以來的父母兒女,從第一義諦講,它們同樣是我們自己。所以,大乘佛法一定是雙邊圓融,兩害相權取其輕,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只能這樣做。當然,現在也有自然農耕,它們會留一部分地專門給蟲子吃、鳥吃,這同樣是運用心法。只看自己怎樣用心。
你最喜歡的語錄是什么
【第1句】:當我對所有的事情都厭倦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我就愿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對我很重要。 ——賽爾喬·萊翁
【第2句】:愛上你的樣子,以前的條件便可以在你身上融化成毛茸茸的溫暖光澤,你就是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樣。《你知道我是要離開的》
【第3句】:你看,生活就是挺奇怪,當你不想擁有的時候,他會追著給你,當你渴望的時候,上天總會送給你一個不耐煩的白眼兒,還得說上兩句讓你堵心的話,我仿佛聽見他說“活該,給你的時候你干嘛不要!”—— 莊羽《不是我說你》
【第4句】:一直想做一個善良的人,守著一份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愛情,以歲月做箋,在時光的隧道中播種美好,欣然每一個日出,用心感悟,釋然每一個日落,用心聆聽,抖落歲月的塵埃,以一顆無塵的心,還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生活中的所有。——《善良是心湖綻放柔媚的花朵》
【第5句】:有錢的人給你錦衣玉食,有情調的人給你浪漫一打,有時間的人天天圍著你,那些是愛情的一部分,但都不是愛情完整的模樣,最令人向往的愛情是浪子為你放棄千帆, 脾氣不好的人愿意對你呵護備至,驕傲的人在你面前像個傻傻的孩子, 因為你去嘗試不擅長的事情,這才是最傻最令人感動的情誼。—— 曾雅嫻
【第6句】:我只是個戲子,在別人的故事里,流著自己的淚。——席慕蓉
【第7句】:不多不多,以后還可以少吃一點。——三毛
【第8句】:哪里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春上村樹
【第9句】: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顧城
【第10句】: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那么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張愛玲
【第12句】:我遇見你,我記得你,這座城市天生就適合戀愛,你天生就適合我的靈魂——杜拉斯
【第11句】: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這就是愛情。——泰戈爾
【第12句】:我去旅行,是因為我決定了要去,并不是因為對風景的興趣。——加西亞·馬爾克斯
【第13句】:把人生當作餅干罐就可以了。餅干罐不是裝了各種各樣的餅干,喜歡的和不喜歡的都在里面嗎?如果先一個勁兒地挑你喜歡吃的,那么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歡的。每次遇到麻煩我就這樣想,先把這個應付過去,接下來就好辦了。——村上春樹
【第14句】:“當你遇到對的那個人,不是強烈的動心,而是長久的安心。”
【第15句】: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木心
有哪些情感語錄推薦
【1】愛情是無私的,但人是自私的。
【2】生有緣,死有緣,聚有緣,散有緣。
【3】緣來的時候要懂得珍緣惜緣,緣盡的時候也要隨緣化緣。
【4】夫妻相處好似冰與火,我不燃燒,你不融化。你融化時,我則熄滅了。
【5】一個知己就像一面鏡子,放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分。
【6】寂寞是一種清福。
【7】輝煌時,朋友認識了我,落魄時,我認識了朋友。
【8】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逃避是懦弱無能之輩才做的事情。
【9】世俗吞噬了愛情,時間腐蝕了愛情,生活埋葬了愛情,人性的冷漠與自私讓愛情終止在零點。
【10】時間的洪荒中,早了一步或者是晚了一步,便是水流東去,各自人生了。
想挑戰一下佛教(心經)
《心經》中有大智慧!今天解釋一下這句話: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是《心經》中著名的一句話。雖然流傳很廣,但其義理不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此中的色字是很容易理解的,不需要過多解釋,主要是“空”字不容易理解,空不是什么都沒有,佛法中的空是指任何一法皆是因緣所生法,我們在宇宙中找不到任何物質與精神的東西不是因緣所生法。既然是因緣所生法,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一個物質與精神的東西是一成不變的,都是因緣和合諸法有生,因緣別離諸法消失,這就是佛法中所說的空。《心經》的這句話可以這樣說:色不異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不異色;色即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即是色。
進一步舉個例子:比如桌子是一個物質即是“色”,用《心經》的話說就是:桌子不異空,空不異桌子;桌子即是空,空即是桌子。用因緣所生法解釋就是:桌子不異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不異桌子;桌子即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即是桌子。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說精神的東西也是空,也是因緣所生法。比如各種感受不異空,空不異感受;感受即是空,空即是感受。感受不異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不異感受;感受即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即是感受。
我們可以進一步用《心經》的智慧解決我們的煩惱問題:
煩惱屬于精神的東西,煩惱不異空,空不異煩惱;煩惱即是空,空即是煩惱。煩惱不異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不異煩惱;煩惱即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即是煩惱。
既然煩惱是空、是因緣所生法,就是無常的,就是沒有自性的,就是變化的,就是不應該執著的,就是應該放下的,就是不應該放在心上的。如此反復觀想,煩惱就會越來越少,智慧就會生起。
按照《心經》這個大智慧,我們可以把它應用在生活與工作的各個方面,比如夫妻不和,夫妻吵架即是空,空即是夫妻吵架,夫妻吵架即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即是夫妻吵架,也是無常的,是會消失的,是不應該執著的,是應該想得開的,是不應該為此鬧離婚的。
所以260個字的《心經》充滿了無限智慧,被中國人廣為流傳。
佛教信徒是如何看待善惡問題
古代孟子認為,人性天生是良善的,并提出大舜作證明。他說:“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以異于深山之野人者幾希。”舜出身的家庭,是所謂“父頑母嚚弟傲”,父親愚頑不化,母親潑辣不講理,弟弟又桀驁不馴。舜受父母弟弟的迫害,被攆出家門,流落在歷山的深山中耕種,和野生動物為伍,在林木山石中生活,當然無法接受教育和道德的培養。可是他沒有變成野人,不但有學問,還有很高的修養,乃至成為歷史上的圣王。這就是因為他發揮天性中善良的德性,不像我們凡夫,聽到一件不對的事就發怒、批評;聽到一件好事,就懷疑或者妒嫉。舜天性善良的品德,“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他聽到善言,看到善事,他里面善的情緒,就像水庫放水一樣,滔滔而來,立刻接受,又感謝又恭敬。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文化逃脫不了“人性”。而其核心又是“人欲”。有性必有欲,是自然屬性,是生理需要,是生存的保證,是物種繁衍的保證,何來善惡?佛教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佛教認為人有八個心,也就是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識;這六個識,是一般人能夠體驗到的,因為我們能夠看、能聽、能聞、能嘗、能觸乃至能思考;可是除了這之外,我們還有兩個心,這兩個心就是一種叫作末那──意根,他能夠決定;另外還有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叫作記憶的功能;因為有這八個心,才構成一個完整的生命。其實我們看貓、狗,照樣有這八識心王,因為它跟我們一樣,能見、能聽、能聞、能嘗、能觸覺,乃至它能夠思考、能夠作夢,而且它能夠決定很多事情,乃至它還會有記憶;所以顯然動物跟人都一樣是八識心王。
那我們的心性,到底是如何呢?其實人的心性,可以說非善非惡,也是可善可惡,只是在非善非惡、可善可惡里面因為有無明而導致有種種的善惡。
譬如說,在《勝鬘經》里面有這段的經文這樣說:【世尊!然有煩惱,有煩惱染心;自性清凈心而有染者,難可了知,唯佛世尊實眼實智,為法根本,為通達法,為正法依,如實知見。】(《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也就是說,我們一切生命的這八個識,其實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一般人比較容易了解;可是第七識末那,一般人就少有人知了;至于說第八識能夠儲存記憶,成為記憶所儲存的處所,他到底是什么?就沒有人知曉。
勝鬘夫人就跟世尊說:眾生有種種的煩惱,而且有煩惱來染著這個心;而且這個自性清凈心而有染著,就是說第八識心就稱為自性清凈心,因為第八識如來藏,其實就是一個記憶的儲存處;祂的本性是清凈的,祂就像個容器,因為可以容納所有的記憶,從無始劫以來都容納進去,絕對不會有空間不足的問題,可以從現在到未來無量世,乃至成佛之后無量無邊的時劫,都可以儲存所有的記憶;所以祂的體性是清凈的,就像一個容器一樣。祂是清凈的容器,可是有煩惱、有煩惱染心,來放在這個容器里面,所以有自性清凈心而有染,就是這個清凈心竟然會有染著,是一般人難以了解的。就像一個清凈的容器竟然里面放著臟東西,然后這兩個又不能分離,因為這臟東西如果不放在這個容器里面,它沒有地方放。因為我們煩惱的染污的臟東西,跟這個容器一定要一起;如果要把煩惱的臟東西離開這個容器,是沒有辦法的,因為除了這個容器之外,我們眾生沒有別的容器了。我們每個有情就只有這一個容器,每個人有一個自己這樣的容器,而這個容器是清凈的;可是我們七轉識所運轉的種種的心行,有善、有惡,這些善惡的心沒有地方放,只能放在這個容器里面和合成一個東西。清凈的心要跟里面的臟東西分離,是分不開的,因為已經是和合在一起的,和合一起運作。
只有佛陀才能夠真實的見聞,有真實的智慧,而且告訴我們覺悟之法的根本。所以佛陀是覺悟之法的根本,而且是通達了這些法,可以作為正法的依止;我們所要了解正確的所有的覺悟之法,都要依靠于佛陀,而且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夠如實地知見。我們的八識心王,是我們最基本的一個運作的基礎;可是除了八識心王之外,還會有其他的心來跟這些運作。
在佛法里面,如果仔細觀察,這樣的觀察其實超越世間的心理學,因為世間的心理學沒有辦法來分析看清楚這些東西,沒辦法把它正確歸類;在佛法里,完全依于覺悟之法,而能夠如實來觀察我們的心的這些狀態;所以除了八個識的基礎之上,還有其他的心所有法它要運作,這樣才能構成我們一個人──一個生命完整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