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詩人的代表作和名句
唐代有位著名詩人,他擅長寫從軍和閨情詩,因為一個名句被舅舅殺害,英年早逝。他就是初唐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劉希夷。
說到劉希夷,就想到他的代表作《代悲白頭翁》,以及其中的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代悲白頭翁唐代:劉希夷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劉希夷的詩歌大多是歌行體,這首《代悲白頭翁》是擬古樂府詩《白頭吟》。《白頭吟》是漢樂府楚調曲舊題,寫的是一個女子向遺棄她的情人表示決絕。
劉希夷這首詩則從女子寫到老翁,詠嘆青春易逝、富貴無常。構思獨創,抒情宛轉,語言優美,音韻和諧,藝術性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歷來傳為名篇。
詩的前半寫洛陽女子感傷落花,抒發人生短促、紅顏易老的感慨;后半寫白頭老翁遭遇淪落,抒發世事變遷、富貴無常的感慨。
詩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歷來為人們稱贊。雖然后來有崔護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都不及劉希夷的這句的驚艷。
關于這個名句,相傳還引發了劉希夷和舅舅宋之問之間的悲劇。
宋之問,就是唐代著名詩人,政治家,寫過一首廣為人知的《渡漢江》。
渡漢江唐代: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詩中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是千古名句,可見宋之問的才學也是極高的。
宋之問的父親“富文辭,且工書,有力絕人,世稱三絕。“而三個兒子各得一絕,宋之問善于文詞,大約20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
為什么宋之問會卷入這么一個搶奪外甥名句的不好的故事中呢?主要還是因為宋之問的名聲不太好。
宋之問春風得意的時候,是武則天當朝時期,當時的張易之和張昌宗備受武則天寵愛。宋之問做了一件文人所不恥的事情,就是寫詩文諂媚張家兄弟,以求高官厚祿。
所以說宋之問雖然在當時混得不錯,但是很多文人都是鄙視他的。也難怪有人寫書說他為了搶奪外甥劉希夷的好詩句,而打死外甥劉希夷了。但是歷史上也沒有記錄兩人關系的史料,這個故事的真假就不了了之了。
不過這個故事也說明劉希夷這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當時都極受推崇。
其實劉希夷還有很多寫得不錯的詩歌,例如《公子行》《從軍行》《采桑》等等,但是最廣為人知的還是這首《代悲白頭翁》。
劉希夷三十歲就英年早逝了,實在令人扼腕嘆息。他的詩文有的已經遺失了,幸好還有流傳下來的這些,讓我們后世人拜讀。
初唐詩人王維有一名句“少年十五二十時”,請用來續詩一首
謝悟空!
"十五二十少年時"是唐朝王維《老將行》一詩的首句。該詩敘述了一位老將軍,一生征戰無數 戰功卓著,到歸隱田園,過著閑適卻又孤寂的生活,老來又被朝廷征召的故事。全詩描寫老將軍征戰時氣勢滂薄,描寫田園生活時恬靜閑適,老將軍被再征召時又顯示出壯志凌云的毫邁氣概。全詩一氣呵成,不可多得。
現以一首古風狗尾續貂。詩韻:平水·上平四·支。
《贊孔明》
少年十五二十時,
自比管仲樂毅資。
平日常聞《梁父吟》,
經年屢見名士騎。
茅廬三顧《隆中對》,
天下割據手中棋。
新野火燒出師利,
收服將士拜軍師。
草船借箭天時曉,
煙火赤壁東風知。
無將無兵空城計,
七擒七縱收孟夷。
六出祁山伐北虎,
八卦石陣拒東獅。
五丈原頭仙逝去,
遺計唬走仲達廝。
山水田園派的詩人和作品有什么特點
謝悟空!
山水田園派詩人大都仕途不順,憤世棄俗,回歸自然,過起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親近自然,描寫田園生活的恬靜、愜意,或贊美自然風光的清新秀麗。陶淵明如此,孟浩然如此,王維也如此。
陶淵明出身于沒落的官宦家庭,曾做過幾年小官。但他性格自然,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
孟浩然壯年時曾赴長安謀求官職,也碰到過皇帝,但卻錯失良機。他一直徘徊于求官與隱居的矛盾之中。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后,終于歸隱田園。
王維曾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無奈時局變化無常,他也逐漸消沉,過著半隱半官的生活。
可見山水田園詩人的境遇都是仕途不順的。
山水田園詩大都不飾雕琢,清新自然,沒有塵世的囂喧嘈雜;親近自然,描寫田生活,贊美自然風光是山水田園詩的一大特點。
看!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多么悠閑愜意。"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光;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多么清新自然!
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有絲毫雕琢的痕跡嗎?不飾雕琢清淡簡樸,卻生氣息濃厚,這就是田園詩的特點。
王維"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有精雕細琢的詞句?
這些正是山水田園詩的特點,也是山水田園詩的魅力所在。
唐代詩人在當時的知名度和現在比怎么樣
文/煮酒君
騷,這個詞在很多人眼中,少兒不宜。
但這個字,在古代文人雅士的眼里,則完全是另一個意思,連毛都說過:“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可見,古代的騷,意思是文風或者詩風高雅脫俗,獨步古今。
唐人愛詩,唐人眼中最騷的人,毫無疑問是詩人。
今天,我們一提到唐代詩人,幾乎毫無疑問,所有人都會脫口而出以下這些名字: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王維、杜牧、王昌齡等等。
然而,在唐朝人眼里,或者說他們的理解里的騷人,和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騷人,不是一回事。
比如說杜甫,如果老先生活到現在,我們肯定會像眾星捧月那樣對他驚呼:你好騷啊。但唐朝人對杜甫的看法可能會是,你還不夠騷,差得遠。
這是因為,唐代不僅是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繁盛時代,也是詩歌評論最繁盛的時代。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善于評論,善于挑刺的詩歌評論家們,有的本身也寫詩,也是騷人。所以,他們的眼界不是一般的高。
高到什么程度?很多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能背過他們很多詩的大詩人,在唐代詩人和評論家做的詩歌選集里,基本見不著影子。
就比如我們剛提到的杜甫,在晚唐之前,他的詩基本受不到詩選者的青睞或者好評。
我們今天能看到的唐人選唐詩的選本,總共有十種:
《唐寫本唐人選唐詩》(佚名),《篋中集》(元結),《河岳英靈集》(殷璠),《國秀集》(芮挺章),《御覽詩》(令狐楚),《中興間氣集》(高仲武),《極玄集》(姚合),《又玄集》(韋莊),《才調集》(韋縠),《搜玉小集》(佚名)。
可以說,這些唐詩選本基本囊括了盛唐到晚唐五代時期,文人騷客眼中唐代最牛逼的詩人和詩歌。
那么,有哪些人的詩歌最受這些詩選的好評呢?
這里有兩個標準:其一,詩歌入選的選本數量,其二,詩歌在同一選本里的入選數量。
綜合這兩個標準來看,在唐人眼中,王昌齡、常建、錢起、郎士元、崔國輔,無疑是比較受公眾認可,騷氣十足。
王昌齡就不多做介紹了,著名的詩霸,人送外號“七絕圣手”,大家還比較熟悉。但剩下的幾位,可能我們今人聽說過名字就很不錯了,更別提能記得他們寫過的詩了。
下面,我們來說說常建,這可是唐代一位超級騷的詩人。
殷蟠的《河岳英靈集》作為唐人選唐詩影響力最大,最能引領一代之慧眼的選本,遴選標準異常苛刻。常建的詩,在后世頗有影響的詩選《唐詩三百首》里收錄了兩首,《題破山寺后禪院》、《宿王昌齡隱處》,但在刻薄、挑剔的《河岳英靈集》里,則入選了十五首。
并且,殷蟠給了常建非常高的評價:“建詩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
還有就是錢起,這是一個在唐代比常建更為人熟知的名字,但在今天,可能錢起的知名度還不如常建。
錢起之所以在唐代的詩壇十分的有名,是因為,他不但是一代詩壇的領袖,還是唐代文壇赫赫有名的一大男子天團“大歷十才子”的領軍人物。
唐人對錢起的評價非常高,有“前有沈宋,后有錢郎”的說法。
但是,如此有名的錢起,今天,我們卻變得特別陌生。
錢起最有名的一首詩,是他在“高考”的時候寫的一首命題作文,題目是“湘靈鼓瑟”。
很多人別說提筆寫,就連這個題目怕也看不懂吧?
錢起看懂了,而且提筆就寫下了:
善鼓云和瑟,嘗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全詩沒有任何生僻字,沒有任何的無病呻吟和華麗辭藻,但要表達的意思全出來了。這就是高手里的高手。
崔國輔,我們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要問,殷蟠對唐代詩人誰的評價最高,無疑是崔國輔。
殷蟠對崔國輔的評價是:“國輔詩,婉孌清楚,探宜諷味。樂府數章,古人不及也。”古人不及,這四個字,就奠定了崔國輔在唐代詩壇的地位。
此外,還有一些在唐人選唐詩里出鏡率極高,但因為某些原因,今天已不太為人熟知的詩人,比如和錢起齊名的朗士員。
以上,大致就是唐人眼中,唐代詩壇“獨領風騷”的一些人物了。
當然,煮酒君并非要否定那些我們所熟知的大詩人的地位和寫詩水平,只是跟大家分享一些唐人選唐詩的知識。
張若虛到底屬于盛唐詩人還是初唐詩人
張若虛(約647年— 約730年)在文學史上被認為是初唐詩人。他被認為是初唐詩人應該是因為他的作品而不是生活年代,特別是明清以來和民國時聞一多的文章應該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一、初、盛唐之交
張若虛與賀知章、張旭和包融被人稱為吳中四士,作為長壽之人他恰好生活在初、盛唐之交。
以明代高棅的劃分,唐詩的盛唐指玄宗開元元年(713)――代宗大歷元年(766)期間。以史學界的劃分,盛唐指從唐高宗時代到唐憲宗時代 ,大致相當于公元650年到820年。
如果這樣算來,張若虛完全可以算作是盛唐詩人。之所以認為其詩初唐詩人,應該是因為其作品風格屬于初唐流派。
二、張若虛作品被認為是初唐四杰一派
張若虛最著名的作品是《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一直到明朝初年都不為人重視。僅僅是被一本北宋的《《樂府詩集》》收錄。
這首詩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明朝的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何景明在后期不再堅持“詩必盛唐”反而開始推崇初唐四杰,因其影響巨大,被認為是四杰流派的《春江花月夜》沉寂了700多年后,重新為時人所知。
從李攀龍的《古今詩刪》收錄以后,不斷被各種唐詩選本所接納,也從胡應麟的《《詩藪》》開始進入明清人的各種詩話。
三、以訛傳訛的““孤篇壓全唐”與宮體詩的曲解
如今這首《春江花月夜》被人曲解為成為“孤篇壓全唐”,是因為聞一多說過“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和王闿運說過此詩的“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聞一多的這句話來自《宮體詩的自贖》,王闿運這句話來自《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聞一多全篇文章都是在講初唐的宮體詩,王闿運的這句話亦是如此: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二人對于此詩的都僅限于宮體詩,聞一多是指”宮體詩的頂峰”,王闿運是指“孤篇橫絕,竟為宮體詩大家”,二人從沒有《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這個意思。
四、初唐四杰對于宮體詩的改造和“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由來
張若虛的名作是一首宮體詩,而這種風格的被認為是初唐四杰一流。聞一多特別在《宮體詩的自贖》中講述宮體詩的演變,從梁簡文帝的艷情詩到隋唐詩人的改造,聞一多特別指出了初唐四杰的貢獻。
對于宮體詩一步步的改造,從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 《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到劉希夷的《公子行》《代白頭翁》,聞一多認為劉希夷的《代白頭翁》“跨近了張若虛半步,而離絕頂不遠了”,最后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聞一多評價為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被宇宙意識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
至于那一百年間梁、陳、隋、唐四代宮廷所遺下了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這樣一首宮體詩,不也就洗凈了嗎?向前替宮體詩贖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
結語
張若虛的作品被認為是梁簡文帝到初唐時期流行的宮體詩。
宮體詩經歷了從梁簡文帝、陳后主等時代艷情露骨的風格,到北上以后的庾信、隋文帝楊廣、隋朝名相楊素、初唐一眾詩人的改造后,在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完成了聞一多所說的“宮體詩的自贖”,掃除了熱衷于艷情肉欲之風氣。
張若虛和呼吁“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的“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
張若虛的作品和影響,都刻上了初唐的影子,因為除了兩首(另一首:代答閨夢還)宮體詩以外,他的作品都沒有流傳下來。
所以他只能被算作初唐詩人。
@老街味道
我的文章頭條:《老街味道詩詞閑話100-《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是曲解和謬論?》
唐代的第一個詩人是誰,有什么代表作
感謝你的。誰是唐代第一個詩人?恐怕您是第一個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有人敢這樣問,還有人敢給出答案,我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我真的是才疏學淺,不知道,也不敢回答你的問題。假如你再問,唐詩誰寫的最好?誰是第一?我還是不知道,還是不敢回答你!假如非要得說出個一、二,我只能是說,在初唐,早期較有名的詩人大概有誰?我還能斗膽回答你。有網友斷定是王績,我著實不敢茍同,因為誰也拿不出來確鑿的史實來加以佐證。我了解到的王績,他生活在隋唐之交,仕途極不得意,因而歸隱田園,以飲酒閑適自娛,以阮籍、陶潛自況。所做詩歌內容大多以發泄憤世疾俗,歌詠田園生活逸趣為主,要說他是唐代第一詩人,依我之見,很是不妥,也許是我無知,但我們可以共同探討學習。其實唐朝初期的早期詩人還是不少,例:王梵志、王勃、韋承慶、宋之問、盧照鄰,駱賓王等有名的詩人。我還認為:誰是唐朝第一個詩人,這個提法就不妥。
以上全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觀點,我愿意向你學習,歡迎你的教誨。
描寫李白和朋友的友誼名句是什么
描寫李白和朋友友誼的名句:
最出名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最深刻的~相知在急難,獨好亦何益。《君馬黃》
最騙人的~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贈友人三首》
最浪漫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最期望的~故人西辭黃鶴樓,櫻花三月下揚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林陵》
最醉人的~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山中與幽人對酌》。
最遙遠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最傷感的~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友人》
你最喜歡的哪位詩人或詞人呢?為什么喜歡?他們有什么名句
毛澤東,蘇試,李白。
毛澤東:不到長城非好漢。
蘇試: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些名言都可用在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