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教導人生的句子?
【第1句】: 星云大師說過哪些關于勵志的名言
【第1句】:舍生取義,雖死,精神永存;茍且偷生,雖生,精神已失。
【第2句】:有苦有樂的人生是充實的,有成有敗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第3句】:忙,像一把鋒利的慧劍,能斷妄想的葛藤;忙,是點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為神奇;忙,是營養調身的補品,使人生充滿生機。
【第4句】:死,要死得有價值;死有重如泰山,輕如鴻毛。活,要活得有意義;活有流芳百世,遺臭萬年。
【第5句】:為了得到幸福,非得從親自去找幸福開始不可。凡事順遂并非就等于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許才是最幸福的時刻。
【第6句】:俗語常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一個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數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認為的“有緣”,應該擴大心胸,視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學習觀世音菩薩的“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難,即施恩惠給誰,這就是菩薩的精神。
【第7句】:用感情換取他人的信仰,無法長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釋星云 馬英九尊敬,歷久彌深。
【第8句】:求學讀書要: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
【第9句】:人可以窮,心不能窮,心里的能源,取之不盡;身可以殘,心不能殘,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第10句】:做人要像一面鏡子,時刻自我觀照;做人要像一只皮箱,隨時提放自如;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斷記錄功過;做人要像一枝蠟燭,永遠照亮別人;做人要像一個時鐘,分秒珍惜生命。
【第11句】:能勤,時間自然比他人多;肯動,空間自然比他人廣;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第12句】:萬法相互緣起,世事不必強求;只要因緣具足,自能水到渠成。
【第13句】:聰明的人,凡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自然成就歡喜的人生;愚癡的人,凡事都朝壞處想,愈想愈苦,終成煩惱的人生。世間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們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獄。
【第14句】:人生中,感動是一時的,感恩是一世的;榮耀是一時的,影響是一世的;委屈是一時的,成就是一世的。
【第15句】: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對前途沒有希望;人生最壞的習慣,是自己對工作沒有計劃。
【第16句】:隨緣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珍惜當下;當下不在他方凈土,而是內心一念。
【第2句】: 有哪些形容大師的句子
【第1句】: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回。 ——星云大師
【第2句】:人生當中,唯有信仰、滿足、歡喜、慚愧、結緣、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真正的財富,才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踏實與充足。 ——星云大師
【第3句】: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恒。 ——星云大師
【第4句】: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樹,在秋天落下了樹葉,心很疼,可是整個冬天,她讓心在平靜中積蓄力量。春天一到,芳華依然。只要生命還握在手心,人生就沒有絕望。 ——星云大師
【第5句】: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細心,做難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無相。 ——星云大師
【第6句】:粗者與人斗力,愚者與人斗氣,慧者與人斗智,賢者與人斗志。 ——星云大師
【第7句】: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長壽,主要指延續慧命,而非長命百歲。 ——星云大師
【第8句】:自學,是成功的動力;自律,是成功的條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星云大師
【第9句】:做人要和滾雪球,愈滾愈有人緣;做事要如織錦繡,愈織愈有成就。 ——星云大師
【第10句】:我們若能心如日月,盡管月圓月缺,月明月暗,但是月常常在,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只要我們心中有日月,所謂“太陽掛高空,明月照心靈;我心有日月,何懼無光明?” ——星云大師
【第11句】:大師們的作品在我們心靈扎根,詩人們的佳句在我們血管中運行。我們年輕時讀了書,年老了又把它們記起。 ——赫茲利特
【第12句】:內不欺已,外不欺人。 ——弘一大師
【第13句】:真正的學者知道怎樣從已知引出未知,并且逐步接近于大師。 ——歌德
【第14句】:一個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業時,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師。因此,只有全力以赴才能精通。 ——愛因斯坦
【第15句】:有時候,理智和性格不足以制定這樣一種藝術家的人生計劃,便有命運和困苦代替它們,引導未來的大師一步步通過他手藝的所有必經階段。 ——尼采
【第16句】:通過定期投資于指數基金,那些門外漢投資者都可以獲得超過多數專業投資大師的業績! ——巴菲特
【第3句】: 有哪些形容大師的句子
【第1句】: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回。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96334星云大師 【第2句】:人生當中,唯有信仰、滿足、歡喜、慚愧、結緣、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真正的財富,才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踏實與充足。 ——星云大師 【第3句】: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恒。
——星云大師 【第4句】:人生沒有真正的絕望。樹,在秋天落下了樹葉,心很疼,可是整個冬天,她讓心在平靜中積蓄力量。
春天一到,芳華依然。只要生命還握在手心,人生就沒有絕望。
——星云大師 【第5句】: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細心,做難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無相。 ——星云大師 【第6句】:粗者與人斗力,愚者與人斗氣,慧者與人斗智,賢者與人斗志。
——星云大師 【第7句】: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長壽,主要指延續慧命,而非長命百歲。 ——星云大師 【第8句】:自學,是成功的動力;自律,是成功的條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星云大師 【第9句】:做人要和滾雪球,愈滾愈有人緣;做事要如織錦繡,愈織愈有成就。 ——星云大師 【第10句】:我們若能心如日月,盡管月圓月缺,月明月暗,但是月常常在,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只要我們心中有日月,所謂“太陽掛高空,明月照心靈;我心有日月,何懼無光明?” ——星云大師 【第11句】:大師們的作品在我們心靈扎根,詩人們的佳句在我們血管中運行。
我們年輕時讀了書,年老了又把它們記起。 ——赫茲利特 【第12句】:內不欺已,外不欺人。
——弘一大師 【第13句】:真正的學者知道怎樣從已知引出未知,并且逐步接近于大師。 ——歌德 【第14句】:一個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業時,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師。
因此,只有全力以赴才能精通。 ——愛因斯坦 【第15句】:有時候,理智和性格不足以制定這樣一種藝術家的人生計劃,便有命運和困苦代替它們,引導未來的大師一步步通過他手藝的所有必經階段。
——尼采 【第16句】:通過定期投資于指數基金,那些門外漢投資者都可以獲得超過多數專業投資大師的業績! ——巴菲特。
【第4句】: 星云大師講開悟的人是什么樣子的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涌澎湃,變化萬端,但里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
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么會又怎么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釋迦牟尼曾如是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如來是什么?如來如去,不來不去,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如來是生,如去是滅,不來不去就是不生不滅,如來如去這是現象,不生不滅是本質。如來是什么?如來就是道。
道是修出來的嗎?道是本自具足、本來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動、獨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改變,只能被認識。所以佛的本意是覺者,即悟道的人。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是通過修行而悟道的,正如黃檗禪師所說:“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已來無次第佛”。修行是一種境界,是變化的、是無常的、是有為法、是生滅法,是永無止境的,“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來立功課?”。
修行沒有出期,覺悟只在一念,“萬般神通皆小技,惟有空空是大道”。 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么?不認識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誰?道是究竟的、徹底的,本自圓滿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
所謂先修行而后悟道,實際上這是一種誤導,這是建立在“我執”上的“法執”。 誰在修?我是誰?這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
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覺悟是在解決“我是誰”,修行是在解決有所作為。
“為學日益”是磨磚成鏡,“為道日損”是悟后修行;磨磚成鏡是夢幻泡影,悟后的修行是“守一、抱一”穿衣吃飯。 不悟道而去修行,一生被妄想所縛,結果是“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悟道之后修行,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鷹擊長空、魚翔潛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開悟的人心不離身,身心合一,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為物喜不為己悲,寵辱不驚,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觀,“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開悟前是“我在活著”,開悟后是“我看著我在活著”;開悟前是當局者迷,開悟后是旁觀者清;開悟前是為成功而拼命,開悟后是“無事以取天下”;開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現象看現象,開悟后是以整體看局部、以透過本質看現象;開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開悟后“我”在圓滿中的存在,“以道蒞天下,抱一為天下式”。
開悟的人是真實的活在圓滿里的人。圓滿不是沒有缺點,圓滿不是“拍腦袋”,不是想當然,圓滿是優點與缺點、對與錯、善與惡、是與非的統一體。
放下曾教導,幫助別人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為人師者,很多時候看到的是別人的錯處,欣賞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自己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過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盡量每天都懷慈悲善良心,懺悔每個今天做的錯事,錯念頭。
老師的成就不代表個人的成就。放下自己曾經拜哪位大德為師的經歷,放下與多少位法師結了善緣的經歷,老師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自己能成就能覺悟啊。
光環是人家的,我們借光沾了老師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認真修行,也是枉然! 放下想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心,心若為外物所牽,心就有恐怖有擔憂。勸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盡心努力。
圓滿是真實的,圓滿是事實本身。再豪華的宮殿,也有衛生間和垃圾;再美麗的女人,也有口痰和屎尿;污泥能生出蓮花也是好泥土,圓滿的本身就是這樣,“不垢也不凈”。
認識圓滿就是覺悟,覺悟就是實事求是,就是,對事物真相的認識與把握。當一個人不再妄想,以一顆圓滿的心看待自己和一切的時候,那他的心是平靜的,在平靜中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佛行,就是順天行道,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開悟的人會很自信,因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所謂自信,就是對自我生命的本體認識與毫無疑惑的確信。
自信不是給別人看的,自信是不需要被證明,自信與外在無關,用禪宗六祖慧能的話就是:“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開悟的人就是點燃自己生命的人,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里沒有黑暗,無論什么時候、什么樣環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積極的,他有無畏的勇氣面對一切,沒有牢騷,沒有抱怨,他真實的活在每一個當下。
【第5句】: 星云大師關于人生的挫折怎么度過的演講
人生與理想演講稿——戰勝挫折 放飛理想看到演講主題之后我一直在想,何為起點?何為終點?生命有起點,人生中處處是起點.生命有終點,可人生有嗎?如果有,那古人的思想對我們所起的深刻影響不正代表著一種生命力嗎?我繼而又想到了一個問題:何為人生?一本書上說,人生就是出生的喜悅不屬于你,死去的悲傷也不屬于你,只有活著的那一份艱辛屬于你.一本書上又說,沒有追求,沒有作為的人生不能稱之為人生.我們以相同的方式來到世上,經歷了不同的人生經歷之后相聚于北林,我們,一定想要活出自己的人生,在相同的起跑線上,大家一定都編織著自己的夢想.可是大家有誰知道夢想的彼岸在何方?終點,和未來一樣不可預知.這中間我們會怎樣總是充滿神秘。
【第6句】: 星云大師 做人的三個層次
做人的第一層次:知足。
知足,就是要知足常樂,就是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只有知道自己目前的能力在哪里,在對自己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面對當今社會的瞬息萬變,我們無論是品嘗失敗還是收獲成功,都能夠坦然面對,不會失去信心,也不會因為成功而蒙蔽了理智。
做人的第二層次:不知足。
不知足,就是要對自己有高的要求,給自己樹立一個更高的目標。我們不能用消極等待的態度面對當下的壓力與競爭,應努力積極進取參與競爭,因為只有勇于去競爭我們才能得到成長,收獲好的成績,而不是收獲失去的時光。在不知足的推動下,我們想要獲得更高的職位,我們想要領到更多的工資,我們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從而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進取、奮力拼搏。
做人的第三層次:知不足。
知不足,我們為什么要知不足呢?我們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優勢,而更應該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后,為未來的人生了遠大的目標,那么怎么去達到目標呢?還欠缺什么東西呢?還有多少需要學習的呢?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什么地方不足,才會去學習提升,讓自己得到成長。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這是做人的三個層次,也是一個人應有的態度。這個很難,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實踐去領悟人生的精彩。
【第7句】: 星云大師:如何做人處事
●接受別人批評有雅量,才能做人做事;改正自己錯誤有勇氣,才能立功立業。自用則淺薄,自謙則豐富!
●對自我要有約束力,對他人要有親和力,對處世要有寬容力,對求知要有精進力,對困境要有忍耐力,對成功要有推動力!
●有了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了諒解心,才能容人;有了寬容心,才能愛人;有了忍耐心,才能做人!
●就事論事,這是用人的原則;通情達理,這是處世的原則;榮辱與共,這是交友的原則;生死無懼,這是做人的原則。
●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豁達樂觀的生活襟懷,反身求己的思過習慣。人格有品,生活才會有質!
●做人要懂得報四恩:一報萬物養育之恩;二報父母扶養照顧之恩 ;三報恩師提升智能之恩;四報夫妻互相照顧之恩!
●得意失意,切莫在意;順境逆境,切莫止境。善待自己,幸福無比;善待別人,快樂無比;善待生命,健康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