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中的格言集錦80條
四書五經名言警句
四書五經指的是:四書與五經的合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是華夏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積淀,它能流傳至今,也體現了其內在的精神與魅力。它在其社會規范、人際交流、文化發展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了“四書五經名言警句”,希望能幫助到您。
四書五經名言警句篇1
【第1句】: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
譯文:對于行善,沒有別人和自己的區分,拋棄自己的不對,接受人家對的,非常快樂地吸取別人的優點來做好事。
【第2句】: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譯文:在上位的有什么愛好,在下面的人一定愛好得更加利害。
【第3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文: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少。
【第4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兒女。
【第5句】: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譯文:天降的災禍還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無法逃脫的。
【第6句】: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
譯文:腦力勞動者統治別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統治者養活別人,統治者靠別人養活,這是天下的共同原則。
【第7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譯文:河畔蘆葦白茫茫,夜來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個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第8句】: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譯文:父子之間要親愛,君臣之間要有禮義,夫婦之間要摯愛但還要有內外之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要有誠信之德。
【第9句】: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譯文: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錯,就感到高興。
【第10句】: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譯文:我已決心離開你,去那理想新樂土。
【第11句】: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譯文:一天不見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長啊!
【第12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譯文: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中小洲上。純潔美麗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對象。
【第13句】: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譯文:心中這樣愛著他,為什么不大膽向他/她訴說?愛情的種子深埋心中,何時能忘,不受折磨?
【第14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譯文:緊緊拉著你的手,愿意白頭偕老。
【第15句】: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
譯文:我愛人家,人家卻不親近我,那得反問自己,自己的仁愛還不夠嗎?我管理人家,人家卻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問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識還不夠嗎?我有禮貌地對待別人,可是得不到相應的回答,那得反問自己,自己的敬意還不夠嗎?
【第16句】: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
譯文:他們產生在這個人群中,但遠遠超出了他們那一類,大大高出了他們那一群。自有人類以來,沒有比孔子更偉大的人了。
【第17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譯文:富貴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亂,貧賤不能使我改變志向,威武不能使我節操屈服,這樣的人才稱得上大丈夫。
【第18句】: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人民的快樂為自己快樂的人,人民也會以他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人民憂愁為自己憂愁的人,人民也會以他的憂愁為憂愁。
【第19句】: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譯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別人才攻打它。
四書五經名言警句篇2
《大學》
【第1句】: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譯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明確它們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第2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古時候想要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第3句】: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釋文:商湯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說“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康誥》說:“激勵人棄舊圖新。”《詩經》說,“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卻稟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第4句】: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譯文:有錢的人房間裝飾得很華麗,有仁德的人心里寬暢,身體自然也安舒了。
【第5句】: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爭取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中庸》
【第1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第2句】: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采用恰當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第3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第4句】: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于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第5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譯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規律。
《論語》
【第1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譯文:學習知識而又能經常去復習、練習,不也是很令人高興的事么?有朋友遠道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么?
【第2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我每天多次地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竭盡全力了嗎?和朋友交往免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知識,是否用心認真地復習?
【第3句】: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花言巧語、假裝和善的臉色,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第4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東西確立了,仁道也就產生了。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第5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的就承認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