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論語當格言3篇
關于論語的名言警句大全
【第1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第2句】: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第3句】: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第4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第5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譯文:士不可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肩負重任,路途遙遠。
【第6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第7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丘
【第8句】: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第9句】: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譯文:君子要少說虛話,多干實事。
【第10句】: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
【第11句】:信則人任焉。——論語
【第12句】: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第13句】: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譯文:君子坦蕩而不驕狂,小人驕狂而不坦蕩。
【第14句】:君子周急不繼富。
【第15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第16句】: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第17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第18句】: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第19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第20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學習而又時常的復習,難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第21句】: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22句】: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第23句】: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第24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第25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第26句】:小不忍,則亂大謀。
【第27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第28句】: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第29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譯文: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第30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譯文:見到賢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以他為反面教材)做自省。
【第31句】:恭近于禮,遠恥辱也。恭則不侮。——論語
【第32句】: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譯文:有知識不會疑惑有仁義不會擔憂有勇氣不會恐懼。
【第33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第34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譯文: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第35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丘
【第36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譯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第37句】: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論語
【第38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譯文:不擔心人們不知道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知道別人。
【第39句】: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有教無類。
【第40句】: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第41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第42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譯文: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第43句】: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第44句】:言必信,行必果。譯文:說話一定要講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斷。
【第45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譯文:不必擔心財富不多,只需擔心財富不均;不必擔心人民太少,只需擔心不安定。
【第46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丘
【第47句】: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第48句】: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譯文: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第49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譯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沒有為了謀求生存而損害仁德的,只有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成就仁德的。
【第50句】: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第51句】: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譯文: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第52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譯文: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第53句】: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第54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譯文: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就承認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明智。
【第55句】: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第56句】: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第57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第58句】:當仁,不讓于師。譯文: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后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第59句】: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第60句】: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
【第61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第62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第63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譯文:做事勤敏,又好學,不以問及下于他的人為恥。
【第64句】: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譯文: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第65句】:子不語:怪,力,亂,神。
【第66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67句】: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第68句】:未知生,焉知死
【第69句】: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第70句】: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第71句】:食不語,寢不言。
【第72句】: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譯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結交善于花言巧語的人,是有害的。
【第73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
【第74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第75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第76句】: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第77句】:寢不尸,居不容。
【第78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第79句】: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譯文:君子嚴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則千方百計要求、苛求別人。
【第80句】: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第81句】: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譯文:顏回這個人很好學。為人不遷怒他人,不重復犯(同樣的)錯。
【第82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忠實?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誠?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認真復習?
【第83句】: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第84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譯文: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第85句】: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第86句】:巧言令色,鮮亦仁!
【第87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譯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