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比娨馑?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出處】唐·李白《臨路歌》。
【意思翻譯】大鵬鳥雖然飛到中途翅膀摧折, 但它的余風仍然足以激蕩千秋萬代。游移到扶桑樹旁,讓左衣袖掛到 樹上。詩人在這里采用借物抒懷,物我交融的手法。既是寫鳥又是寫 人,以大鵬鳥中天受挫,余風激蕩象征自己理想雖然幻滅,但仍堅信自 己的精神還會流傳百世。用左袖掛扶桑象征自己也許尚不可回到長安, 到皇帝身邊以扶國濟民。
注: 石袂,石,左字之誤。袂,衣袖。嚴忌《哀時命》: “左祛掛 于扶?!?。李白化用此詩句。扶桑,神話傳說中的大樹,生在 太陽升起的地方,古代以太陽象征君主。
【全詩】
《臨路歌》
.[唐].李白.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賞析1】
“馀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激”是激蕩、激勵,意謂大鵬雖然中天摧折,但其遺風仍然可以激蕩千秋萬世。這實質是指理想雖然幻滅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會給世世代代的人們以巨大的影響。扶桑,是神話傳說中的大樹,生在太陽升起的地方。古代把太陽作為君主的象征,這里“游扶?!奔粗傅搅嘶实凵磉??!皰焓恰钡摹笆碑斒恰白蟆弊种`。嚴忌《哀時命》中有“左袪(袖)掛于扶桑”的話,李白此句在造語上可能受了嚴忌的啟發。不過,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讓衣袖給樹高千丈的扶桑掛住。而大鵬又只應是左翅,而不是“左袂”。掛住的究竟是誰呢?在李白的意識中,大鵬和自己有時原是不分的,正因為如此,才有這樣的奇句。
【賞析2】
三、四兩句采用倒置方法?!坝畏錾Y鈷焓恰?,緊承次句文意,借大鵬遨游扶桑(日邊之樹)暗示自己曾有過供奉翰林的經歷,借石(左)袂被掛暗示自己屢被排擠、有志難展的遭遇。有象征,有實寫,大鵬與詩人融為一體。“余風激兮萬世”,宕開一筆,一變前面的蒼涼激楚而為激昂慷慨。在詩人看來,縱令曾經有過痛苦的遭遇,縱令眼下已身摧力盡,但豪士畢竟是豪士,他的志節,他的精神將不會淹沒,有如大鵬振動八方的余風猶能激蕩萬世千秋一樣。這是搏斗、追求了一生的詩人對身后之事的展望,其中充滿著對自我價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