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比娨馑?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出處】唐·李頎《古從軍行》。
【意思翻譯】連年艱苦的征戰,犧牲了無數 人的性命,他們把尸骨留在了邊遠的地方,換來的僅僅是把葡萄引進漢 朝的宮苑之中。詩句揭露了戰爭給人民造成的災難,極具諷刺意味地譴 責了皇帝窮兵黷武、草菅人命的暴行。
注: 蒲桃,即葡萄。
【譯注】年年都有士兵的尸骨埋在 荒涼的邊地,換來的只是區區葡萄入種 漢宮?;耐猓哼b遠的邊地。蒲桃:即葡 萄,西域特產。漢武帝時,為獲得大宛 的天馬,派兵伐大宛。漢使從大宛采葡 萄、苜宿種回國,遍種于漢武帝的行 宮旁。
【賞析】 “蒲桃” 就是現在的葡萄。年年打仗,大漠荒野不知埋有多少英勇戰士的尸骨; 他們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換來的只是胡人的葡萄,進貢到漢家朝廷來。唐代屢次征伐西北邊塞,詩人有感而發,寫下不少邊塞詩。這首詩表面上是寫漢朝,其實是暗喻唐朝,詩中隱含有一種諷刺的意味。
【用法例釋】用以諷刺和譴責反動 統治者為了個人私好或好大喜功,窮兵 黷武,導致將士無謂犧牲。亦用以形容 將士戰死疆場,埋尸荒野的慘象。[例] 走出古城,已是暮靄沉沉。作為它的仰 慕者,雖渴望古代戍邊人那“白日登高 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的壯麗人生, 卻不希望再有“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 蒲桃入漢家”的殘酷爭戰。(周文杰《交 河隨想》)
【全詩】
《古從軍行》
.[唐].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注釋】
〔1〕《從軍行》是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瑟調曲》。李頎在舊題再加一個“古”字,意在說明這篇作品是擬古,用漢代人的口吻敘漢代之事;實際上是托古諷今。李頎(公元690~751),祖籍趙郡(今河北趙縣),一說東川(今四川三臺)。開元進士,曾任新鄉尉,久不得升遷,辭官歸隱。他是盛唐邊塞詩重要詩人,以七言歌行見長。《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卷,一百二十余首。
〔2〕交河: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北。
〔3〕行人兩句:行人,指出征者。刁斗,軍中使用的銅制炊具,似鍋,白日煮飯,夜間用于敲擊巡邏。銅具由于風沙的剝蝕已經黯然無光。公主琵琶,漢武帝封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為公主,遣嫁西域烏孫國王,實行和親政策。細君遠嫁途中為發抒幽怨,在馬上彈奏琵琶。
〔4〕玉門被遮:據《史記》,漢武帝聞西域大宛國產天馬,派大軍進攻大宛,企圖占領后得到良馬。戰爭連年,勞民傷財,將士傷亡嚴重,請求罷兵。漢武帝大怒,派兵阻斷玉門關,并下令敢入關者斬。輕車,漢代有輕車將軍李蔡,曾隨大將軍李廣出擊匈奴,因功封侯,后用以借指邊軍將帥。逐輕車,意為跟著將帥繼續打下去。
〔5〕蒲桃入漢家:蒲桃,即葡萄,原產西域。漢武帝對大宛發動的長期戰爭,最后以大宛王歲獻天馬二匹約和,漢使采回葡萄、苜蓿種而歸,葡萄種植在漢帝離宮之旁。
這首詩寫于天寶年間。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發動對外擴張戰爭,詩人用樂府古題,寫漢代史事,以托古諷今的手法來反映現實,反映連年戰爭對漢、胡雙方都是災難。詩中描寫了深秋西北邊塞的肅殺凄涼和生活的艱苦,勾勒出蒼勁悲涼的情景,以玉門遮關、蒲桃入漢兩個典故,揭露這種戰爭的不義性質。詩的后四句抒情兼議論,諷喻意義明顯?!短圃妱e裁》曰:“以人命換塞外之物,失策甚矣,為開邊者垂戒?!?/p>
【注釋】
①烽火:古代邊關戰事的一種警報。②公主琵琶:漢武帝時以江都王劉建女細君嫁烏孫國王昆莫,恐其途中煩悶,故彈琵琶以娛之。③聞道兩句:漢武帝曾命李廣利攻大宛,欲至貳師城取良馬,戰不利,廣利上書請罷兵回國,武帝大怒,發使至玉門關,曰: “軍有敢入,斬之!”兩句意謂邊戰還在進行,只得隨著將軍提著性命苦撐。
【賞析】
詩題為《古從軍行》,實 為以古諷今。以漢事喻唐事,是唐代 詩人的習慣,諸解多指此詩針對唐玄 宗窮兵黷武而發。
“白日”兩句以時間、空間的推移 寫征人的日常生活。白日、黃昏,代 表時間的流逝;登山、飲馬,表明空間 的轉移;烽火、交河,說明邊庭烽煙戰 事。烽火,是古代預警入侵的信號; 交河,在今新疆吐魯番西面,此處借 指邊疆上的河流。從清晨到黃昏,從 登山望烽火到河邊飲馬,在時間與空間的轉換中展現出廣闊的邊庭。
“行人”兩句則從客觀描述走近征人的內心世界。刁斗,是古代部隊 宿營時報更的,也用來在暗夜行軍時保持聯絡。已是黃昏,風沙漫天,天 昏地暗,行軍不得不用刁斗進行聯絡。頂風而行,身負重荷,口不能言,征 人行軍之難可想而知。公主琵琶,筆墨在虛實之間。漢代細君公主出嫁 烏孫國,馬上樂隊沿途奏樂為她解憂,可是塞外的音樂如此令人惆悵,解 悶的琵琶怎么能真正消愁呢?此處或聞琵琶之聲,更多的意旨卻是落在 心情幽怨的類比上。
“野營”四句著重描寫征人生活之艱苦?;臎龅膹V漠,氣候惡劣難耐, 種種苦況,詩人不是直接發表意見,而是通過對比層層揭示。首先是直 描,荒涼萬里,雨雪不斷,整個大漠都被風雪籠罩。接著寫即使久居此處 的胡雁、胡人都忍不住哀鳴、流淚,更何況是漢人駐軍?夜夜哀鳴,雙雙落 淚,疊詞起到的強化作用將這種苦寒境況更推進一層。
“聞道”四句就眼前即景宕開,轉而寫征人對于征戰的感受?!奥劦馈?句用漢武帝典。其時李廣利奉命出征西域,因糧食匱乏要求回師休整,漢 武帝派人攔在玉門關,不準其回國。正是由于皇帝的旨意,將士們才不得 不在外苦征。征戰年年,死在塞外的將士只有把尸骨拋在關外,而戰爭付 出了這么多生命的代價,得到的卻是塞外葡萄從西域進入漢朝。一個 “空”字,把作者的態度明確表現出來,可謂意在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