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詞句子賞析 求元好問的摸魚兒
【第1句】:求元好問的摸魚兒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相信大多數讀者都曾聽過這幾句凄絕優美的情詞,就連筆者十數年前年輕時夾於桌墊下的情侶剪紙也有這幾句,可見好詩好詞之所以能傳世不墜必定有其道理,但雖曉得大家所見版本大不相同,不過筆者當然也并沒有為這首詞下過什麼工夫,直到有一天。..
辛巳農歷年前,遙光兄忽然轉寄了封信說有讀者對某一首詞之版本提出問題,要筆者幫他解決一下,真是的!居然丟給筆者這麼傷腦筋的苦差事。爾后筆者趁過年前的空擋回了封信給他對於此詞約略的見解,然而筆者手邊關於元好問這闋詞的資料不多,故也不敢說結果是對的。
基於本身對詩詞的愛好與好奇心驅使下,年后陸續到許多書局去坐擁暫時的五車之富,可惜坊間雖有不少元好問詩文集,但屬於詞作方面的資料卻相對稀少,故筆者僅就目前可得的資料就版本差異勉強稍作說明,希望能因此引起大家研究的興趣。同樣的,筆者不敢說以下所得的絕對正確,此點祈請各位讀者特別注意與包涵。
元好問(西元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金代 秀容縣人氏(即今之山西省忻州市),七歲能詩。宣宗貞佑年中,蒙古揮軍南侵,元好問為避兵禍南下,居福山縣(今河南省 宣陽縣西六十里)。三十二歲進士及第,時為興定五年,后金亡不出仕,自號遺山真隱。與李治、張德輝友善,時號龍山三友。
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繆鉞一九三五年曾於【國風】期刊中對於元好問有一段評論:『金自大定,明昌以遺,文風蔚起,遂於蔚末造篤生遺山,卓為一代宗師。其詩嗣響子美,方軌放翁,古文渾雅,樂府疏快。國亡以文獻自任,所著【壬辰雜篇】雖失傳,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書,故獨稱雅正。詩文史學,萃於一身,非第元 明之后無與頡頏,兩漢以來,固不數數覯也。』這一段大意是評價元好問文學方面的造詣著作以及其在宋 元之間的聲望。
基本上,元好問真可算是大詩人了,據郝經所撰【遺山先生墓志銘】說他的詩作『共千五百余篇』,這當然是在沒有佚失的情況下為數。至於詞方面,也有三百多之譜。雖然元好問填詞的造詣或許并不在詩作之上,不過有一首詞倒是獲得相當多人的喜愛與共鳴,那就是【摸魚兒-雁丘辭】,這就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對象。
根據元好問對這首詞所作的小序:『乙丑歲赴試并州(按繆鉞教授考定,當時元好問十六歲間),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舊作無宮商,今改訂之』,因此應是元好問后來以赴試當時舊作修改的,至於訂定年份則不可考。
言歸正傳,蓋房子需要按圖施工,作詩要按詩律來作,作詞則需要按譜填詞,這是認識、寫作古典詩詞很重要的一點觀念,任何一種游戲都有所謂的『游戲規則』,同理,寫作古典詩詞也有寫作古典詩詞的游戲規則,既然是游戲規則便代表必須遵守這些規則以達到游戲的目的。但有許多人以為寫古典詩詞不需要“拘泥”於格律,其實這樣的觀念并不可取,也非常不正確,試想我們畫圖是不是還得在有限的彩筆和有一定大小的紙張作畫呢?基於介紹元好問這一首詞的必要與必然,我們必須先了解【摸魚兒】詞譜,否則元好問這首【雁丘詞】大可隨便寫、隨便人去改,不需要筆者再來試著還原他的面目了。
摸魚兒,雙調一百一十六字,有摸魚子、安慶摸、買陂塘、陂塘柳等別名。
【第2句】:《摸魚兒·雁丘詞》賞析 急~
摸魚兒
金·元好問
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評語:元老夫子在為殉情于他面前的兩只大雁寫下這首詞時,不會想到它成了現在男女失戀時的自我慰籍之語。經過金庸先生的引用,更是廣為人知,看到癡男怨女的總代表李莫愁毅然跳進火坑時,夫復何語?愛情真是一個火坑?不管怎樣,要感謝那兩只大雁,感謝它們引出了這首經典的問情妙詞!
元好問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詠物詞 ,詞前小序為 :“ 乙丑歲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 ,殺之矣。其脫網者皆鳴不能去 ,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為識,是曰雁丘,時同行有多為賦詩 ,予亦有《雁丘辭》。“ 舊時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可見,這是詞人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動,才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寄托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個“問”字破空而來,為殉情者發問 ,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贊美。“直教生死相許”則是對“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認為 ,情至極處,“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許”是對至情至愛的盛贊,這“直教”二字,則聲如巨雷 ,驚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寫雁的生活 。“雙飛客”即為雁 。大雁秋南下而春北歸,雙飛雙宿,形影不離,經寒冬,歷酷暑,多像人間的那一對癡男怨女 。無論是團聚 ,還是離別都仿佛眼前,刻骨銘心。“君應”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僥幸脫網后,想未來之路萬里千山,層云暮雪 ,形孤影單,再無愛侶同趣共苦,生有何樂呢?不如共赴黃泉吧,這里對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寫,使讀者的熱血不由不沸騰起來。
過片后借助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襯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橫汾”三句寫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處。漢代帝王曾來巡游,但現在這里卻簫鼓絕響,只余煙樹 ,一派凄冷,“橫汾”橫渡汾水。漢武帝《秋風辭 》有泛樓船兮濟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秋風辭》有“簫鼓鳴兮發棹歌”“平楚”,如言平林。“招魂”二句意為雁死不能復生 ,山鬼枉自哀啼 。“招魂楚些”意為用“楚些”招魂。語出《楚辭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 ,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詩經·王風》中有“何嗟及矣,”元詞本此 。“山鬼”“啼風雨”本自《 楚辭·九歌·山
愿》“杳冥冥兮羌書晦,東風飄兮神買雨。”這里作者把寫景同抒情融為一體,用凄涼的景物襯托雁的悲苦生活,表達詞人對殉情大雁的哀悼與惋惜“天地妤”二句,寫雁的殉情將使它不像鶯、燕那樣死葬黃土,不為人知;它的聲名會惹起上天的忌妒。這是詞人對殉情大雁的禮贊 。“千秋”四句,寫雁丘將永遠受到詞人的憑吊。總之,這首詞緊緊圍繞“情”字,以雁擬人,譜寫了一曲凄惻動人的戀情悲歌,表達了詞人對殉情者的哀思,對至情至愛的謳歌。
元好問(西元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金代 秀容縣人氏(即今之山西省忻州市),七歲能詩。宣宗貞佑年中,蒙古揮軍南侵,元好問為避兵禍南下,居福山縣(今河南省 宣陽縣西六十里)。三十二歲進士及第,時為興定五年,后金亡不出仕,自號遺山真隱。與李治、張德輝友善,時號龍山三友。
【第3句】:誰知道燕丘詞
是不是剛看過金大俠的《神雕俠侶》?里面有這么一段/ 雁丘詞 元好問 《雁丘詞》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
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
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評語:元老夫子在為殉情于他面前的兩只大雁寫下這首詞時,不會想到它成了現在男女失戀時的自我慰籍之語。
經過金庸先生的引用,更是廣為人知,看到癡男怨女的總代表李莫愁毅然跳進火坑時,夫復何語?愛情真是一個火坑?不管怎樣,要感謝那兩只大雁,感謝它們引出了這首經典的問情妙詞!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一雙雁的貞烈感動了一個詞人,一個詞人的感慨問住了我們所有人。
那時候他走到了并州。在路上,他遇到一個打雁的人。
那人說:“我今早捕到一只雁,已把它打死。另一只本已逃出羅網,竟悲鳴不肯去,后來撞到地上自殺了。”
于是,他又想起了,在那個荷塘,那個老人對他說的故事。大名那個地方有一對相愛的男女,彼此有了很深的感情,卻不為雙方的家庭認同,百般哀求無效,就一起失蹤了。
家人以為他們私奔,請官府代為尋找,卻杳無音訊。就在不久前,有采蓮踏藕的人,在水里發現了他們的尸體,撈上來,服飾容貌尚可辨認。
而這一年的夏天,兩人溺水的荷塘里,突然一夜之間開滿了憂傷的并蒂蓮。 他于是有“問世間、情是何物,只教生死相許?”的疑惑。
若說這世間無情,為什么先有人殉,再是雁死;若說這世間有情,為什么劉蘭芝焦仲卿魂化鴛鴦哀鳴不已,韓憑何氏身化相思樹才能團聚,孟姜女哭倒了長城,看見的只是累累白骨,有情人難成眷屬? 他懷著難言的感慨向獵人買了這兩只死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岸邊,堆起石頭作標志,稱之為“雁丘”,并寫了一首詞。和上一闋一樣,用的都是“摸魚兒”的詞牌,但是后來人更喜歡稱它為“雁丘詞”。
他站在那里黯然神傷。大雁南飛,經過這里,汾河進入黃河的入口處,漢武帝曾多次來過這里。
依稀仍是《秋風辭》里言及的橫汾路,當年簫鼓齊鳴唱棹歌,如今只剩低矮的樹叢,黃昏時泛出漠漠荒煙。眼前望去正是楚辭 “招魂”“山鬼”里描繪的那股凄涼風味。
這一對雁兒生死愛情,連老天也會感到嫉妒。你不信嗎?你看那些燕子、麻雀死了,都變成了塵土,只有這對大雁,萬古流芳,等待著詞客騷人,來到“雁丘”前,狂歌痛飲,紀念它們至死不渝的忠貞愛情。
問世間、情是何物,值得用生命去等待和交換?這個問題,不要問正在愛的人,他們意亂情迷,給不出清醒的答案;也不要問愛過了的人,他們不見得能給出答案。當愛消逝如飛雪時,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
我們無人可問,也無人可答。每個答案都不會完全一樣。
愛情是千古的疑難,是上蒼留給人最大的謎題。 老天爺未嘗不懂得嫉妒,因為它本身是寂寞的,黯然地俯視著蒼生。
天與地,從被分開那一刻,隔得已經太遠,太長。 《雁丘詞》是元好問寫成于金章宗泰和五年,赴試途中。
彼時他還是個弱冠少年,已經才氣如此高昂! 元好問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詠物詞 ,詞前小序為 :“ 乙丑歲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 ,殺之矣。其脫網者皆鳴不能去 ,竟自投于地而死 。”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為識,是曰雁丘,時同行有多為賦詩 ,予亦有《雁丘辭》。“ 舊時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
可見,這是詞人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動,才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寄托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個“問”字破空而來,為殉情者發問 ,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贊美。“直教生死相許”則是對“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
古人認為 ,情至極處,“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許”是對至情至愛的盛贊,這“直教”二字,則聲如巨雷 ,驚天地,泣鬼神。
“天南地北”二句寫雁的生活 。“雙飛客”即為雁 。
大雁秋南下而春北歸,雙飛雙宿,形影不離,經寒冬,歷酷暑,多像人間的那一對癡男怨女 。無論是團聚 ,還是離別都仿佛眼前,刻骨銘心。
“君應”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
僥幸脫網后,想未來之路萬里千山,層云暮雪 ,形孤影單,再無愛侶同趣共苦,生有何樂呢?不如共赴黃泉吧,這里對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寫,使讀者的熱血不由不沸騰起來。 過片后借助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襯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橫汾”三句寫葬雁的地方。
“雁丘”所在之處。漢代帝王曾來巡游,但現在這里卻簫鼓絕響,只余煙樹 ,一派凄冷,“橫汾”橫渡汾水。
漢武帝《秋風辭 》有泛樓船兮濟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
【第4句】:j急需《摸魚兒 雁丘詞》50字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 ,詞前小序為是詞人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動,才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寄托自己對殉情者的哀思。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一個“問”字破空而來,為殉情者發問 ,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贊美。“直教生死相許”則是對“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
古人認為 ,情至極處,“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許”是對至情至愛的盛贊,這“直教”二字,則聲如巨雷 ,驚天地,泣鬼神。
“天南地北”二句寫雁的生活 。“雙飛客”即為雁 。
大雁秋南下而春北歸,雙飛雙宿,形影不離,經寒冬,歷酷暑,多像人間的那一對癡男怨女 。無論是團聚 ,還是離別都仿佛眼前,刻骨銘心。
“君應”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
僥幸脫網后,想未來之路萬里千山,層云暮雪 ,形孤影單,再無愛侶同趣共苦,生有何樂呢?不如共赴黃泉吧,這里對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寫,使讀者的熱血不由不沸騰起來。 過片后借助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襯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作者把寫景同抒情融為一體,用凄涼的景物襯托雁的悲苦生活,表達詞人對殉情大雁的哀悼與惋惜“天地妤”二句,寫雁的殉情將使它不像鶯、燕那樣死葬黃土,不為人知;它的聲名會惹起上天的忌妒。
這是詞人對殉情大雁的禮贊 。“千秋”四句,寫雁丘將永遠受到詞人的憑吊。
總之,這首詞緊緊圍繞“情”字,以雁擬人,譜寫了一曲凄惻動人的戀情悲歌,表達了詞人對殉情者的哀思,對至情至愛的謳歌。
【第5句】:丘組成語詞有哪些詞語
含有丘字的成語有哪些 :
狐死首丘、
華屋丘墟、
移丘換段、
八索九丘、
流血浮丘、
流血飄丘、
重若丘山、
太丘道廣、
尋壑經丘、
經丘尋壑、
丘山之功、
歸正首丘、
丘壑涇渭、
麥丘之祝、
首丘之思、
放情丘壑、
擅壑專丘、
胸有丘壑、
梧丘之魂、
功若丘山、
如丘而止、
首丘之情、
恩重丘山、
零落山丘、
黎丘丈人、
首丘之念、
一丘之貉、
華屋山丘、
棲丘飲谷、
寢丘之志
【第6句】: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賞析 請看好要求 急大神們幫幫忙
這首詞名為詠物,實在抒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將自己的震驚、同情、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問自己、問世人、問蒼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發問似雷霆萬鈞,破空而來;如熔巖沸騰,奔涌而出。正如后來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復生,生不 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情至極處,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許?作者的詰問引起讀者深深的思索,引發出對世間生死不渝真情的熱情謳歌。在“生死相許”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偉。
詞的開篇用問句,突如其來,先聲奪人,猶如盤馬彎弓,為下文描寫雁的殉情蓄足了筆勢,也使大雁殉情的內在意義得以升華。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這二句寫雁的感人生活情景。
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雙宿雙飛。作者稱他們為 “雙飛客”,賦予它們的比翼雙飛以世間夫妻相愛的理想色彩。
“天南地北” 從空間落筆,“幾回寒暑” 從時間著墨,用高度的藝術概括,寫出了大雁的相依為命、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鋪墊。 歡樂趣,別離苦,是中更有癡兒女—— 是中:于此,在這里面。
這幾句是說大雁長期以來共同生活,既是團聚的快樂,也有離別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難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長期以來,這對“雙飛客”早已心心相印,癡情熱愛,矢志不渝。
“癡兒女”三字包含著詞人的哀婉與同情,也使人聯想到人世間更有許多真心相愛的癡情男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為誰去——君:指殉情的大雁。這四句是對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動細致入微的揣摩描寫。
當網羅驚破雙棲夢之后,作者認為孤雁心中必然會進行生與死、殉情與偷生的矛盾斗爭。但這種猶豫與抉擇的過程并未影響大雁殉情的摯誠。
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擇,從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自己形孤影單,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愛,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么意義呢?于是痛下決心, “自投于地而死”。“萬里”、“千山”寫征途之遙遠,“層云”、“暮雪”狀前景之艱難。
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動的軌跡,交待了殉情的深層原因。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這幾句借助對歷史盛跡的追憶與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繪,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義。 “橫汾路”指當年漢武帝巡幸處。
“寂寞當年簫鼓”是倒裝句,即當年簫鼓寂寞。楚:即從莽,平楚就是平林。
這幾句說的是,在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帝王游幸歡樂的地方,可是現在已經一片荒涼,平林漠漠,荒煙如織。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邊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風辭》,其中有“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之句,可見當時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谷應,何等熱鬧。
而今天卻是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景象。古與今,盛與衰,喧囂與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這幾句中,詞人用當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時,轉瞬間煙消云散,反襯了真情的萬古長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些,句未象聲詞。
《楚辭·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稱“楚些”。這句意思是 武帝已死,招魂無濟于事。
山鬼自啼風雨——《楚辭·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寫山中女神失戀的悲哀。這里說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
以上兩句借《楚辭》之典反襯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天也妒。
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大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所以這對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后名”,與世長存。
這幾句從反面襯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為下文尋訪雁丘作好鋪墊。 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是從正面對大雁的稱贊。詞人展開想象,千秋萬古后,也會有像他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的“鐘于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狂歌痛飲”生動地寫出了人們的感動之深。全詞結尾,寄寓了詞人對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詞的歷史跨度,使主題得以升華。
【第7句】:用 丘 字組什么詞
丘壑 丘墟 丘陵 丘八 丘山 丘園 丘隴 丘樊 丘隅 丘民 丘墓 丘阜 丘壟 丘墳 丘牛
丘役 丘林 丘阿 丘冢 丘軻 丘岳 丘首 丘賦 丘虛 丘疹 丘垅 丘甲 丘木 丘里 丘垤
丘井 丘嫂 丘宇 丘原 丘錦 丘壤 丘壇 丘蚓 丘吾 丘亭 丘門 丘兆 丘樹 丘乘 丘籠
丘塋 丘城 丘甸 丘禱 丘旦 丘封 丘腦 丘荒 丘索 丘植 丘蓋 丘闉 丘傳 丘坂 丘窟
丘落 丘螾 丘側
比丘 丹丘 圜丘 青丘 山丘 楚丘 營丘 浮丘 曹丘 沙丘 首丘 閭丘 九丘 林丘 薊丘
一丘 尼丘 圓丘 糟丘 椒丘 龍丘 宛丘 三丘 高丘 方丘 虎丘 靈丘 介丘 蓬丘 崇丘
寢丘 壺丘 雁丘 陵丘 玄丘 知丘 商丘 陶丘 家丘 桑丘 乘丘 蕭丘 貝丘 兔丘 昭丘
昆丘 梧丘 閬丘 阜丘 帝丘 吾丘 炎丘 麥丘 壽丘 墳丘 左丘 嵩丘 梁丘 毌丘 狐丘
云丘 巒丘 盜丘 寒丘 郊丘 東丘 軒丘 故丘 曼丘 泌丘 二丘 蟻丘 阿丘 畝丘 旄丘
安丘 隴丘 鄉丘 舊丘 莊丘 陳丘 陽丘 蛋丘 松丘 謝丘 寅丘 廢丘 稷丘 咸丘 京丘
水丘 蒿丘 戴丘 嗟丘 軻丘 汾丘 融丘 敦丘 神丘 瓜丘 余丘 中丘 隕丘 秘丘 宴丘
鰲丘 皇丘 瓠丘 韞丘 畫丘 和丘 鹽丘 珠丘 軫丘 員丘 環丘 苞丘 菹丘 遺丘 脽丘
哀丘
丘明之疾 丘山之功
一丘之貉 一丘一壑 梧丘之魂 麥丘之祝 太丘道廣 棲丘飲谷 梧丘之首 首丘之情
玄丘校尉 如丘而止 黎丘丈人 經丘尋壑 寢丘之志 移丘換段
胸有丘壑 放情丘壑 華屋丘墟 兩廣丘陵 浙閩丘陵 匹馬丘牛 功若丘山
狐死首丘 華屋山丘 零落山丘 尋壑經丘 歸正首丘 擅壑專丘 飲谷棲丘 歸正守丘
兇犂土丘 八索九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