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快樂的家鄉日記錦集四篇
二年級快樂的家鄉日記1
我的家鄉在蓬塘,我的家鄉變化很大,讓我慢慢來介紹給你們聽吧!
之前,我家鄉的路是泥土和沙石鋪成的。每次去老家,都要踩一腳的泥,一點也不方便。現在呢,進村的路都是用水泥鋪的,非常干凈。妹妹還淘氣的說:“以后回家再也不用擦鞋啰。”
以前,我家鄉所有的房子都是用土和石頭,樹木,瓦片做的。現在,我家鄉建了好多的高樓,別墅。骨干是粗壯的鋼筋,外衣是五顏六色的瓷磚,非常奪目!
聽爸爸說,以前山上的樹木很少,空氣也沒有現在這么新鮮。后來,村民們在山上種植了許多的樹木和花草。上次,我去祭祀掃墓的時候,發現空非常清新,樹木也非常多,它們的葉子也非常綠。站在山頂往下望,是一片碧綠的海洋。小鳥和蝴蝶都很喜歡這兒,小鳥一起床就歌唱,蝴蝶一起床就跳舞,它們兩位真是一組“黃金搭擋”。
爸爸又說,我們家鄉以前家禽,水產和果樹都是散養,散種的,一戶養幾頭豬,羊,十來二十只雞,鴨。現在都是規模養殖,種植。而且,互聯網上有一個軟件“農村淘寶”。有了這個軟件,農戶們總能足不出戶的把自己的產品銷售出去。
以前,農村的人連溫飽問題也解決不了。但是現在,地里的蔬菜,瓜果和家禽夠他們吃一年了,而且全是綠色食品。如今,所有的村民都走上了幸福的小康之路。
對了,我忘記告訴你們了,以前,我家鄉晚上很黑,走在外面,“伸手不見五指”。現在,公路兩邊裝了太陽能路燈。太陽下山后,村里的婦人們不約而同的來到村口的路燈下扭起秧歌跳起舞,老人們打太極,小孩嬉戲玩耍,他們真會享受啊!
啊!家鄉的變化真大呀!我愛我的家鄉!
二年級快樂的家鄉日記2
我的家鄉五家渠一零三團,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小鎮。
鎮中,一條寬敞筆直的柏油馬路把小鎮分為兩半。馬路左邊,一幢幢新建的中小學教學樓拔地而起。學校里有花、有草、有樹林,還有雕塑、噴泉,等建筑。同學們拿著書,坐在綠廊里。一邊乘涼,一邊看書,沉浸在這綠色的海洋里。
小鎮里還有許多新建的六層住宅樓,人們在這里安居樂業,孩子們在樓下的活動場地里嬉戲打鬧。老人們在這里下棋聊天,安度晚年的幸福。
居民樓旁的健身園里,擺放著許多健身器材。傍晚,大家都來這散步,玩耍,鍛煉身體。健身園旁是一個花園。那里百花怒放、爭奇斗艷。花叢中散發出的香氣令人心曠神怡。蝴蝶和蜜蜂聞到了這撲鼻的清香也爭先恐后的圍了過來,好像在贊揚這美麗的小鎮。
小鎮右邊的市場更是熱鬧非凡。隨處能聽到小商販的叫賣聲。人們一家一家的選購著蔬菜水果,個個滿載而歸。商貿城里,人們都采購自己喜歡的物品,各種漂亮的物品各具特色。貨架上的物品更是琳瑯滿目,精美別致。
小鎮的郊外,種著許多水果和農作物。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田野里一片美麗的景色:雪白的棉花沉甸甸的掛在枝頭:西紅柿枝上掛滿了火紅的小柿子:胳膊粗的玉米棒子金黃金黃的,等待著人們收割。瓜果中,最有名的要數哈密瓜了。等到了收獲的季節,全國各地的瓜老板都來這爭先搶購,有的還被運往國外呢!所以,我的家鄉還有哈密瓜之鄉的美稱呢!
我愛我的家鄉,也愛我的祖國,我長大后一定努力學習,把我的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二年級快樂的家鄉日記3
每個人都會來自一個發源地,名叫家鄉。我的家鄉在縉云,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城鎮。縉云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這里的河水清澈的能看得見底,這里的魚兒在水中幸福的生活著,游來游去,活潑急極了。·最厲害的就數好溪了,它是我們縉云人的母親河,多少人的生活起居靠的是它。
縉云不僅水美,山也美。縉云是一個被眾山包圍的地方。有了這些大山,臺風也刮不進來,都有我們的大山爸爸為我們擋著,疲勞時向遠處望去,對面的山若隱若現,讓人有一種置身于仙境中的感覺。頓時,疲勞煙消云散。
縉云人也十分愛護環境,從來不亂扔垃圾,因為我們覺得亂扔垃圾是很不文明的行為,丟了反而會不好意思得嘞。人們也十分重視綠化,抬頭向遠遠的青山望去,大山仿佛穿上了一件鮮艷的衣裳。隨著季節的變化衣裳的顏色也發生了變化,春天是嫩綠的,夏天是深綠的,秋天是黃里帶著點紅,冬天是棕黃的。真是美麗極了。
縉云的農村也十分整潔,章村就是一個模范。那里十分的干凈衛生,不像其他的農村那樣雜亂無章。街道上總是干干凈凈的,一塵不染。村里面的人也十分的有禮貌,他們還實施了撿垃圾換物品的活動。家家戶戶門口都種滿了植物,有紅的像烈焰的雞冠花,有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的山茶花,還有一棵棵掛滿金桔的金桔樹。
縉云不僅環境美,文化也美。傳說,在很久以前,縉云因為地方好被黃帝選為了修仙上天的地方,所以縉云的歷史也十分的悠久。縉云燒餅更是有名,咱們縉云的燒餅外酥里嫩,十分的可口。土爽面也是我們縉云的一大特色。
這就算是我的最美家鄉縉云。
二年級快樂的家鄉日記4
如果把以往的家鄉比作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的話,那么現在的家鄉,正享受著生花妙手的雕刻,廢舊的在剔除,精美的在被發現,內在慢慢地顯露,外具的漸漸地升華。
憶往昔,街道出的寂靜,冷森森的暗影便浸到了狹窄的石板街上。街道成了陰晦的峽谷。人在街上走,總覺得頭頂上壓著沉甸甸的東西,穿行在鳥獸張牙舞爪咄咄逼人的陰影中,身后也像有人家追著一樣,踢踏的腳步聲尾隨不舍,震響了一條街,喚出了生命深處的恐懼。不光如此,有的小路像鋪滿了荊棘一樣,使人頓生悲涼。房舍幾乎是用茅草拼成的,看上去像一棵瘦弱的樹苗,風一吹,雨一打,便會倒下……
看今朝,夾巖峰巒逶迤,轉側生姿。走到街上,從東邊的小巷,西邊的菜場,南邊的學校,北邊公舍,涌出了一隊又一隊的人,有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有年逾花甲的老者;有神采飛揚的教師;有欣喜若狂的學生,叫賣的吆喝違抗譜成一曲生活的樂章。門前的柏油馬路好寬好平好亮啊,就是光著月地腳丫在上面走也不會硌腳。看著平坦的柏油路,老人們眉開眼笑,樂得像小孩兒似的。王爺爺——一手捋著胡子,一手拍著自己的肚子,張著“空洞”的嘴一個勁兒地說:“好,好,這下我就能在家門口坐上汽車了。好,真好,順河變化真快呀!”光這些還不夠,就連家家的住宅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總之,人們的衣、食、住、行、用以及家鄉面貌的巨變,使我的家鄉成了一個美麗富饒的鄉村。
家鄉,我心中的璞玉,我愿真情把你雕琢,雕琢成玲瓏剔透、光彩照人、形態秀美、質韻雋永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