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孩子作文4篇
【精華】三年級孩子作文4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孩子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孩子作文 篇1
同學們小時候都讀過《狼來了》這篇課文吧,那個放羊的孩子兩次說謊騙人,說狼來了,害得大家上山救羊,原來是假的,大家白跑一趟。第三次真的狼來了,他又一次叫狼來了,結果鄉親們認為他又在說謊,沒有上山去救羊,可是這次狼真的把它的羊偷吃了。從這件事情說明做人就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誠實做人害人害已。
可是我呢?曾經也做過不誠實的事,不知大家還記得嗎?那是上三年級時發生的事,有篇作文我寫的是《自已的事自己做》,內容是寫我每天回家放學以后幫媽媽做家務打掃自己房間,洗澡洗衣服等,這篇作文博得老師的好評,老師表揚我,不但作文寫得好,而且是一個獨立自立的好孩子,并且號召同學們向我學習,我心里樂滋滋的。
今天想起來是挺慚愧的,其實我全是在說謊,回到家里有時吃飯還要媽媽喂,被子要媽媽折,是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懶孩子。一篇作文就騙得老師和同學的信任?,F在我一想起這件事就會感到很羞恥,應該反省自己,改正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否則下場可悲,同樣會像放羊的孩子一樣得到應有的懲罰。
三年級孩子作文 篇2
這一天陽光明媚,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的叫著,仿佛在說:“多么美好的一天,空氣多么新鮮,陽光多么溫暖,不冷也不熱,多美好呀!”小花聽了也微笑了,連忙附和道:“對呀,對呀,新的一天,新的一切,今天一定能過得快快樂樂的。”小草聽了頻頻點頭,好象同意小花和小鳥的說法,小樹和白云也不由地笑了。
突然來了一個小男孩,男孩跳上樹,腿盤在樹上,手抱著樹,還笑嘻嘻的。小男孩的這一動作導致了大樹公公的腰彎了,小花噘著嘴,小鳥驚呆在天空上,差一點兒就被捉住了。大樹公公大吼道:“我受不住了,我忍不住了!”小鳥也害怕地飛走了,小花也害怕地低下了頭,小男孩偏不下來還說:“有本事你打我呀?”大樹公公氣的不知如何是好,搖搖頭,嘆了口氣:“太不懂事了。”
這時來了一個小女孩,小女孩瞪大了眼睛說:“小同學,愛護環境是人人有責的,你現在可是破壞環境呀!”小男孩聽了面紅耳赤,趕忙從樹上下來了。
過了一會兒,歌唱家小鳥飛回來了,美麗的小花也探出了腦袋,大樹公公也露出拉笑臉,夸他是個好孩子。
這里又恢復了往常那美麗的景象。
三年級孩子作文 篇3
在我很小的時候,大人們總愛開玩笑的說我是“壞孩子”,后來大了,每次聽到這話,我心里就不快活。暗想:誰好誰壞,總有一天讓你們親口更正。
在“母親節”那一天,媽媽和平日一樣忙碌著,好像忘了是什么日子。我悄悄的把自己平日積攢的錢取出來,溜出屋子奔向商店。商店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商品,我仔細尋找著滿意的物品。有的合心意,價格太貴;有的價格合適,東西卻不合心意。突然,我發現掛在正中間的一排胸針,他們放射著耀眼的光芒。我在售貨員的幫助下,終于挑選了一個“母女情深”圖案的胸針。
回到家中,我把胸針小心翼翼的放在臺燈旁,打開錄音機開始錄音:“親愛的媽媽,在節日里我送您一首小詩”我深情的朗誦起來。錄音機錄下了我的聲音,也錄下了我的一片真情。
天黑了,全家人坐在桌前,我請求媽媽把大燈關上,打開了小燈。我一按開關,錄音機中傳出了我祝福的聲音:“親愛的媽媽,今天是“母親節”,這胸針是兒子的一點新意,請您帶上它,讓兒子的信天天貼近您?!?/p>
這一時刻,我看到媽媽的眼框里盈滿了淚水,她把我緊緊的摟在懷中,輕聲說:“孩子,媽媽明白你的心意,你正是個好孩子。”
三年級孩子作文 篇4
看到一個畫面,記錄下來。
場景一:中午吃面。緣的桌上灑出了幾根,“老師,是恬的弄清的!”緣和恬坐在一組,中間隔了一位瑾。“怎么回事?”兩人嘟著嘴,滿臉的氣憤,互不相讓,決沒有道謙的想法。了解后得知:緣說讓欣不要與恬好,恬氣急之下去動緣的調羹,幾根面就這樣掉了出來。
場景二:吃完午飯,大家把小椅子搬到兩邊,他們喜歡和朋友放一起,各自的小群體。緣先吃完,放在了魚缸旁觀察著魚兒。恬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緣的附近,然后對她說:“我不是來和你坐一起的,我是來跟你說對不起的!”緣看著恬,不說話,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著恬把椅子放在附近,兩人一起看起了魚兒。
反思:
從矛盾的出現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我想把它記錄下來,因為從這一瞬間看到了孩子的成長片段,他們的真實想法。
這從案例上看,這個矛盾的起源是孩子間的一句話,僅僅是一句話怎能讓一個孩子如此氣憤?這要說到孩子之間的關系。成人有成人的群體,孩子也同樣有自己群體,也就是他們的朋友。于是坐在一組的孩子就成為一個小小的群體。上課時,他們相互討論;做游戲時,他們互分角色;空余時開始聊天、說熱鬧。雖說,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會把這話掛嘴邊,但孩子的好朋友還是有一定界線的。恬想嬴得朋友的愛,欣就坐在恬的旁邊,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沒趣。為此她為緣的話而生氣,停不了緣的嘴,只能另想辦法對付,于是場景一的畫面就出現了。
這個案例給我最大的啟發是:孩子之間能自己解決矛盾。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幫助分清是非然后讓他們相互道謙,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師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其實不然。恬的道歉是自發,她想與緣在一起,也知道剛才的做法不太好會影響她們的關系,于是很自然的道謙,之后兩人又成了密友。
原來,孩子的矛盾里也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