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端午節作文(集合14篇)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集合14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快樂的端午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
每一條彩繩背后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題記
前兩天大連一直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總算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天,從補習班回家,一個人底著頭,漫不經心的走著,突然看到地上躺著一根已被剪斷的彩繩。據分析判斷,這里前一陣子應該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后的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種習俗吧!)這才突然反應過來。端午節已經過去很久了。望著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學生活大多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時的自己那么無邪,那時的日子那么溫暖。
那時,在端午節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體溫,和她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靜靜的聽著奶奶輕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然后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清楚的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么溫暖,卻那么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天真的問奶奶,為什么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回答。現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歷無數風雨坎坷的見證。系好后,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秋日里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的輝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仿佛還能感覺到奶奶的體溫和目光。
只是后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么忙,忙到無暇顧及節日的到來,更不要說為我系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日。只是當看到同學手上帶著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說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繩。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2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于到,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后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后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
到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系上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后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征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里充滿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終于登場!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3
農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也稱端陽節。它是中華民族的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泉州民間統稱為“五月節”。
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開始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粽葉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洗一洗。等粽葉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各種美味的餡兒,有咸的,有甜的。咸的,有豬肉梅菜餡、蛋黃豬肉餡、豌豆餡等;甜的有蜜棗餡、豆沙餡等。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墨綠的粽葉包起來的粽子,玲瓏可愛,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灶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
家鄉有一條小河,記得以前每次祭祀完后,村里的人會把飯菜和粽子倒到河里去。我疑惑的問大人為什么。大人們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楚人屈原。他是一位詩人,非常愛國,可是得不到君主的信任,所以自投于汩羅江。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他,生怕他的尸體被魚吃掉,于是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隨著年齡的增長,從網上我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可靠的解釋!大部分人說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紀念屈原的,也稱為詩人節。有的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或紀念曹娥的;當然也有就其起源年代進行考究的認為起于三代夏至節;其中也有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這么多來源,但千百年來,為什么獨獨盛行屈原之說呢?我想大概是屈原的愛國感情和感人詩辭已深入人心,所以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吧。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端午節的內涵有了新的變化,我家鄉的節日也注入新的內容。但我想傳統的我們還是要傳承!發揚光大!特別是端午節背后所寓含的深意——愛國。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4
20xx年6月7日,我和我老爸去劃龍舟。
在上龍舟的之前,我遇見了一位好朋友,他叫黃凱琳,我以為她可以跟我一起去劃龍舟。但是她告訴我女孩子是不能下船的。到了一點鐘,終于可以下船了。這是我第一次下船,我真興奮吶!單開了,我用自己最大的力氣把龍舟劃起來,可惜我不會劃龍舟水,怎么劃龍舟也在那兒一動不動。這時我才發現原因,原來是船頭和船尾都拉著一條繩子呢!
開始劃龍舟了,我們用最大的力氣劃呀劃,我們先從東南村一直滑到東南村那條河的入口。然后我們又花去了柏塘村。然后我們又劃去了東溪小學那邊。在那里下船之后,我們就去那吃餅。那里的餅有很多,有我最喜歡吃的蛋糕餅。吃完餅之后,我們又繼續劃龍舟,
之后我們又開始原路返回。我們原路返回的原因是我們要去水門橋那邊。再去水門橋的路上我們用力的劃啊劃啊,因為水門村的入口太小了,所以我們掉了好多次頭才掉了進去。再去水門橋的路上,我遇見了兩個班長。到了水門橋,那里的人燒鞭炮燒的可瘋狂了!過了什么橋,又來了一陣像地震樣的鞭炮聲。啪啪噼噼啪啪,我呢?我就鉆進羅宇軒的肚子下面。等我把這件事告訴羅宇軒的時候,羅宇軒又劈劈啪啪的把我揍了一頓!我們又要下去吃餅啦!到了什么橋,我沒吃多少餅,我只喝了瓶水,又要下船了!下船的時候我爸抱著我,我就抱著我爸。收到第一條船的時候,準備傳送到第二條船,突然船動了起來,嚇得我急忙跳到了那條安全的船上。
之后我們就回到了東南村。在下船時,我仔細觀察哪條船,那條船看起來有很像龍。有龍頭,龍尾,怪不得是叫龍舟了。
這一天我過的非常的開心。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5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你知道我最喜歡什么節日嗎?告訴你吧,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端午節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
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是什么嗎?告訴你吧,楚國時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字叫做屈原,十幾歲時就當上了楚國的大臣,受到楚王的重用和寵愛。幾個奸臣看到屈原如此受楚王的重用和寵愛,心里非常妒忌,于是一起想了一個計策,此后天天在楚王身邊,每時每刻做的每一件事都順著楚王的心意,把楚王迷得天昏地轉。楚王聽了奸臣的讒言,把屈原流放到他鄉。在流放的途中,屈原聽說自己的國家被敵軍滅掉,百姓生不如死,于是就跳進了汩羅江。人們是為了紀念屈原,就把五月五日這一天命名為端午節。
那龍舟和粽子又是怎么來的呢?屈原跳江之后,很多人劃著船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屈原,慢就變成了現在每年的龍舟競賽。而有些人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咬屈原的尸體,就拿出準備好的飯團、雞蛋等食物,紛紛投入江里,后來,就慢慢變成用荷葉包著糯米和雞蛋、豬肉等等,用水草裹著,投到江里,再后來,就慢慢變成我們現在吃的香噴噴的粽子了。
端午節的早上,奶奶、姑姑和媽媽給我包粽子吃。我跑過來,說:“媽媽,我也要包粽子,您來教我。”“好的。”媽媽說。媽媽叫我拿來了一片葉子,把它卷成牛角狀,挖一勺米放進去,再把葉子卷起來,用繩子把粽子綁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看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甜甜地笑了。
今天,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懂得了先苦后甜的道理,真是一舉兩得。我愛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6
今天是端午節,做了一件特別難忘的`事情。
一早起來,就看到爸爸在客廳拿著幾根木頭,爸爸看到我過來了,說:“今天我要做個東西,你也可以一起幫忙完成哦。”我聽了立刻跟著爸爸做這個神秘的東西。
到了樓下,爸爸才亮出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爸爸說今天我們要做個迷你龍舟。我聽了恍然大會,哦!今天是端午節,爸爸要做小龍舟。我已經迫不及待地讓爸爸教我。我認真地看著爸爸的做法。我以為很簡單,立即拿起刻刀開始在木頭上刻起來。可是嘴上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真的沒有那么容易啊!我先刻眼珠,可眼珠太圓,很難。我又接著刻嘴巴,可是也很難刻。我又刻船身子,可是船身子也不好刻。啊,太難刻了!我盯著木頭嚷嚷著:“太難了,一點兒也不好玩,不刻了。”爸爸聽了,慢慢的說:“慢慢來,靜下來心來,一點點的刻,不能著急”。說完,爸爸手把手教我一點點的刻。我按照爸爸說的認認真真的刻起來,慢慢的龍舟的整體外形刻出來了。然后我小心翼翼地刻細節,最后刻龍舟尾巴時,由于尾巴很長,一不小心刻斷了,變成了“斷尾龍舟”。看爸爸還在仔細的刻著,我下定決心,一定刻出一個完美的龍舟,超過爸爸。我又重新拿起新的木頭,認真刻起來。我認真觀察,仔細的刻,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個迷你龍舟終于刻好了。“終于刻好了!”我伸了個懶腰,滿頭大汗地說。
然后跟著爸爸一起給龍舟上色,不一會,上色完成了,一個漂亮的迷你龍舟完成了。看著完成的龍舟,我自豪極了,我要把這個迷你龍舟收藏起來,作為端午節紀念品。
我現在每次看到迷你龍舟,就會想起端午節學習刻龍舟的事情。它讓我明白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7
“五月五,是端陽。吃粽子,喜洋洋。”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這句話和一個節日有關,你們猜到了嗎?答案,當然是端午節了。今天,我度過了這個有意義的節日。
早上,我早早地起來,刷過了牙,突然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饞得直流口水,心里一想:難道是爸爸、媽媽和奶奶給我做了好吃的?我“跟”著香味走了過去 。噢,原來是爸爸、媽媽和奶奶在煮粽子,怪不得那么香呢!我奇怪地問:“爸爸,今天為什么要煮粽子呀?”爸爸說:“兒子,今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聽了,一下子就高興得一蹦三千尺。只見爸爸他們把紅豆先放到泡好的糯米之中,再加入醬油、味精、胡椒等作料,攪好拌勻,又抓了一點五花肉切成幾塊,拌在糯米之中,再用荷葉一點一點地把它們包起來,一個精致的粽子就完成了!
粽子終于煮好了,我想也不想就抓了一個,剛一碰到粽子,“啊!”地大叫一聲,就把粽子丟到了鍋里,真是太燙了!我只好小心翼翼的提起粽子,揭開葉子,哇!一顆顆紅豆猶如瑪瑙一般鑲嵌在粽子之中,香味充滿了整個房間,咬一口,糯糯的,香香的,味道好極了!
吃過午飯,我和爸爸到集市上去買東西。剛一進集市,爸爸就好像被什么東西吸引住似的,噢!原來是艾草!我好奇地問爸爸:”爸爸,你買這個干什么呀?”爸爸說:“這是端午節的風俗,人們把它掛在家門口,驅除毒蟲,避邪氣。”爸爸還給我買了香包,好像個小巧玲瓏的粽子,散發著股股香草味,可愛極了。我戴著香包,扛著艾草回到家里,把艾草放在大門兩邊,它們就好像兩把利劍,守衛著我們的家。
快樂的端午節非常快過去了,我期待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家里立即炸開了鍋。
大戰食餅筒
望著滿滿一桌令人垂涎三尺的豐盛飯菜,我心想:哈哈!這下我可以飽餐一頓了!想著,我抓起一張食餅筒,推開在桌面上,又夾起各色菜肴放在上面。不一會兒,我的食餅筒上就建起了一座色彩斑斕的高山,像一架彩虹橋,又像五彩繽紛的湖面。接著,我一卷、一折、一滾,一個漂漂亮亮的食餅筒就誕生了。突然,這個食餅筒好像不滿意我把它包得這么胖,猛地開膛破肚,餡兒迫不及待地探出頭來,看看外面精彩紛呈的世界。媽媽見了,哈哈大笑:“真不愧是你的‘大杰作’啊!”
包粽子
天剛亮,我們便去買食材,準備包粽子,我先拿起一片又粗又長的粽葉,把它卷成一個三角體的形狀,再放入帶著棗的米,再一包,用繩子一捆,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出世了,正當我洋洋得意時,爸爸說“別得意!”只聽得“嘩”的一聲,米和肉餡全像天女散花一樣鉆進了我的衣服里,惹得一旁的爸媽捧腹大笑。
賽龍舟
在端午節,最精彩的莫過于賽龍舟了。一條條栩栩如生的龍舟臥在江面上,好像隨時都會騰空而起。再看看江邊,有的人站在最前頭,吶喊著“加油,加油!”;有的人站在中間,踮著腳尖,使勁往江面望去;有的人站在最后面,用盡全力向上跳,希望能看到龍舟,哪怕一點點。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吶喊聲,比賽開始了,一條條巨龍像離弦的箭,像開膛的子彈,射了出去。離終點只有10米了,選手們使出了全身的勁,整齊劃一地擺動著雙臂,氣勢如虹。終于,龍舟們陸續沖過終點。“咔嚓、咔嚓”的照相聲伴隨著人們的歡聲笑語,記錄了一個個飽含汗水的瞬間。
美味的食餅筒,激烈的賽龍舟,還有艾葉飄香的粽子,構成了我快樂的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9
快樂的端午節
/余雨硯
——黃岡市實驗小學三年級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五日。相傳愛國詩人屈原跳入汨羅江之后,百姓為了不讓江里的魚兒吃掉屈原,他們就在葉子里包著糯米投入江里給魚兒吃,希望魚兒吃飽后就不傷害屈原。
一到端午節,人們就比賽劃龍舟,比賽完了之后就回家吃粽子呢!
我一回到家,奶奶就已經把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鍋蓋,頓時,滿屋子都是粽子的清香。我伸手去拿粽子,“啊,好燙啊!”媽媽過來說:“我來幫你剝粽子。”媽媽剝開后我就趕緊咬了一口,“哇,真好吃呀!”我把粽子遞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你也吃吧!”于是,媽媽就吃了一口說:“真的很美味!”
我想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包粽子。”媽媽說:“好吧!”媽媽告訴我包粽子需要一些材料,它們是:糯米、蘆葦葉、豆沙、紅棗等。材料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取兩三片蘆葦葉,然后用左手握住葉子的一頭,再用右手的三個手指握住葉子的另一頭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后就往里面放準備好的材料,最后用棉線把粽子捆結實,這樣,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粽“寶寶”就誕生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多彩呀,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在等著你去尋找,去體會!
評語:布局合理,詳略得當,前后呼應,小作者抓住典型寫事例,將標題中的“快樂”二字在字里行間顯現出來,始終圍繞中心,唯一不足的就是開頭稍顯凌亂,不過已經修正,很好!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0
學校放假了,回到家中,媽媽問我:“明天是什么節?”我冥思苦想了許久回答道:“明天是端午節!”媽媽又問:“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我又回答說:“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名偉大的愛國詩人叫屈原。有一次,楚國和其他的國家打仗了,屈原見自己的祖國即將要被毀滅而自己又只能干瞪眼,于是就抱著一顆大石頭跳河了,楚人為了不讓屈原的尸體被魚吃掉,就用糯米做了許多粽子,扔到河里讓魚吃。后來人們還做了許多木船,去尋找屈原的尸體,沒找到。為了紀念屈原,后人把屈原跳河這天叫做端午,又正巧是五月五日。每逢五月五日人民大都會做許多粽子扔到河里,時間長了,變成今天的端午節了”。
媽媽聽了,滿意的點了點頭,說;“明天帶你去外婆家玩。”我聽了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心想又可以去外婆家玩了,真好!第二天,爸爸開車帶我們來到外婆家,外婆見了高興地叫:“快進來,快進來!”媽媽提著幾個串粽子給了外婆,并說:“祝您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外婆笑得合不攏嘴。外公一如既往,一團和氣地笑, 中午到了,外婆撇了好幾個粽子,我和弟弟見了饞得快不行了,忽然姐姐拿著一瓶可樂進來了,我見了再也忍不住了,口水直唾流三千尺,一把奪過粽子和可樂,弟弟見沒吃的了,就使出獅子吼功出來,“哇哇大哭”眼淚直流三百丈,我的耳朵都快聾了,我佩服的說:“哇!不愧是獅子吼功。”弟弟說:“算你識貨”便一把奪過粽子。 忽然,外婆說:開飯了!其實我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計”了,一聽吃飯了,箭一般沖了過去,棹子上擺滿了好我最喜歡吃的菜,由其是肯德雞肉,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弟弟見了也過來了,大人們都也吃飯了。說是過 端午節。
端午節是傳統節日,全國不論是大人、小孩都喜歡,我也愛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1
“五月五,是端陽。吃粽子,喜洋洋。”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這句話與一個節日有關,你猜到了嗎?答案,當然是端午節了。今天,我度過了這個有意義的節日。
早上,我早早地起來,刷過了牙,突然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饞得直流口水,心里一想:難道是爸爸、媽媽與奶奶給我做了好吃的?我“跟”著香味走了過去。噢,原來是爸爸、媽媽與奶奶在煮粽子,怪不得那么香呢!我奇怪地問:“爸爸,今天為什么要煮粽子呀?”爸爸說:“兒子,今天是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聽了,一下子就高興得一蹦三千尺。只見爸爸他把紅豆先放到泡好的糯米之中,再加入醬油、味精、胡椒等作料,攪好拌勻,又抓了一點五花肉切成幾塊,拌在糯米之中,再用荷葉一點一點地把它包起來,一個精致的粽子就完成了!
粽子終于煮好了,我想也不想就抓了一個,剛一碰到粽子,“啊!”地大叫一聲,就把粽子丟到了鍋里,真是太燙了!我只好小心翼翼的提起粽子,揭開葉子,哇!一顆顆紅豆猶如瑪瑙一般鑲嵌在粽子之中,香味充滿了整個房間,咬一口,糯糯的,香香的,味道好極了!
吃過午飯,我與爸爸到集市上去買東西。剛一進集市,爸爸就像被什么東西吸引住似的,噢!原來是艾草!我好奇地問爸爸:”爸爸,你買這個干什么呀?”爸爸說:“這是端午節的風俗,人把它掛在家門口,驅除毒蟲,避邪氣。”爸爸還給我買了香包,像個小巧玲瓏的粽子,散發著股股香草味,可愛極了。我戴著香包,扛著艾草回到家里,把艾草放在大門兩邊,它就像兩把利劍,守衛著我的家。
快樂的端午節很快過去了,我期待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2
“小懶蟲!快起床,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起包粽子,你怎么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著。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粽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我還是很快地起床,跟媽媽學著包粽子。
媽媽拿出了泡在水里的粽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粽葉;②把糯米放在折疊好的粽葉里,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粽子里;④用線把包好的粽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心里暗想原來包粽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只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只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粽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粽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著,可是這粽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粽子都沒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粽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是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著些虛榮心努力的學著。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于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看著手中的這個小粽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么好看,但是在我眼里就像是手上捧著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的珍貴,那一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粽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后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粽子就好了,此時家里到處都彌漫著棕子的香味,終于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3
端午節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各個地方的人民都買上幾個粽子或做幾個回家吃,“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棕葉飄香時………”當耳邊響起這句話時,不由得想起一家人包粽子的畫面。
傳說,屈原投江后,人們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裝上食物,投入水中。長江有一個叫區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見屈原顯靈,說食物被蛟龍吃了,于是區回用菰葉裹住食物,綁上五色線,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投入水中。這個方法逐漸發展為現在的粽子。
在我的記憶里,奶奶最會包粽子了。有一次看到鄰居小孩拿著粽子大口吞咽,我就拽著院子里擇菜的奶奶給我包幾個粽子,我不想吃端午節外面賣的粽子,奶奶拗不過我,只好去買食材……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廚房淘米、洗葉,這時的'我坐在旁邊去看那些食材。有一碗糯米、一些蜜棗、一些綠豆還有紅豆。奶奶就這樣一邊準備餡料,一邊還不忘時刻提防著我偷吃。
“奶奶,包好了沒有啊?”我焦急又有些無奈的喊道。“好了,你看看吧!”只見桌子上出現了一個翠色欲滴的粽子,雖說只看見一個“包裝”,也能想象出餡料的美味。“我也要做。”我吵著要做好。“好,那奶奶教你。”只見奶奶用木勺一舀餡料,放在幾片葉子中間,一包一捆,一個三角狀粽子就誕生了。我也學著包了幾個,但還是“散了架”,“脫了皮”,奶奶只看了我一下,也沒多說,又包了幾個。雖說她沒對我進行鼓勵,可是她的動作卻鼓勵了我。終于,在我的“勤學苦讀”之下,一個完美的粽子,不禁使我心花怒放。
粽子在口,家人在身邊,幸福在心中。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14
今天一早媽媽便在門上插一束有一種特殊味道的綠色植物,媽媽告訴我這個叫艾草,是在端午節插在門上辟邪的。
我只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還不知道要插艾草。媽媽告訴我端午節各個地方的習俗都不同。有的地方會舉行賽龍舟,有的地方要吃粽子,有的地方要在身上佩戴一些香囊,還有的地方要插艾草,這些都是來辟邪的。
端午節也有一些美麗的傳說故事,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和妹妹還和姥姥一起包了粽子,姥姥拿著兩張粽葉,把粽葉先折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后把糯米放進去,因為我和妹妹喜歡吃肉的,所以姥姥在米中間放一兩塊肉,在上面再放一點米,把米壓緊再用粽葉把米裹好,最后用線捆好整個粽子,這樣就包好了。然后再放在鍋里蒸,大概半個小時就大功告成了。
這個端午節我們過得非常有意義,不僅學習了包粽子,而且還知道了很多關于端午節的傳說和習俗。
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端午節的習俗呢?快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