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項目式推進家庭教育
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開始對父母參與兒童生活與教育予以干預,先后頒布《開端計劃》和《跟蹤計劃》。此后,美國各州政府相繼開展家庭教育指導項目。同時,美國社會逐漸達成共識,即良好的親子關系為兒童學習、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以及成人后健康的人際關系構建奠定了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涌現了一批基于循證實踐的高質量家庭教育指導項目。
美國家庭教育指導項目主要包含以下目標:明確“好父母”標準,即理解孩子是由人際關系和環境共同塑造的;了解父母在孩子出生前甚至更早時候的大腦發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相信與嬰兒的情感親密有助于智力發展;理解游戲在兒童智力、語言和社會交往能力發展中的作用。“好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積極回應孩子的行為、使用非暴力訓導技巧、主動防止破壞性行為的發生、積極投入親子關系的構建、積極傾聽、意識到父母自我關照的重要性,理解孩子的社會和情感需求。
基于此,美國家庭教育指導項目是為父母(包括其他監護人或照看者)提供的家庭教育相關指導。其目標是基于家庭教育理論和實證研究相關證據,指導父母提高育兒技能,增進親子關系,應對兒童的問題行為,幫助兒童實現發展階段的順利過渡等。因此,美國高質量家庭教育指導項目涵蓋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情緒管理類家庭教育指導。應對和支持情緒管理是高質量家庭教育指導項目的核心要素之一,主要對家長或看護者開展傾聽技能培訓,包括如何幫助孩子甄別、標記和應對情緒,做孩子的情緒教練;教導父母如何更多鼓勵孩子,減少負面溝通,避免諷刺和批判等。
行為管教類家庭教育指導。主要指導家長避免嚴厲管教,倡導非暴力管教。嚴厲管教,包括體罰、心理攻擊、身體虐待和心理虐待等。引導家長關注如何恰當地訓導和教導兒童,并為家長提供處理不良行為的替代策略。強調家長應該建立統一的懲戒范式,通過為行為設限和闡明行為期望和結果,給予孩子明確的行為方向,從而減少懲戒的頻率。同時,家長對于兒童和青少年的發展應有基本了解并形成對于孩子的適當期望,構建適當的平衡關系。
親子關系構建類家庭教育指導。這類指導強調培養支持性、積極回應的親子互動關系,教會家長如何與孩子構建關系和積極互動。包括教會家長如何積極關注和熱情對待孩子的行為與選擇,教會家長如何在孩子游戲玩耍時進行反應性互動,指導家長讓兒童在游戲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建議家長或看護人通過共同的活動增強親子和家庭關系,比如家庭遠足和共同用餐、就重要問題進行溝通、共同規劃家庭聚會等。此外,家庭生活的儀式感和積極的家庭共同時刻,可以增強家庭成員的心理彈性,尤其是在青春期,親子關系構建可以有效緩解青少年和家庭的壓力。
家長自我關照類家庭教育指導。這類指導強調關愛自身的家長才能關愛別人的重要性。這方面的指導活動包括開展家長減壓活動、關注家長情緒調控和心理健康等。
盡管設置了各種類型的家庭教育指導項目,關鍵還在于提高家長的參與率。比如,交通和托育等因素是阻礙家長參加育兒培訓的主要障礙,尤其是在低收入和高風險家庭中。其他阻礙包括因為自身問題或者子女問題參加家庭教育指導可能帶來的羞恥心,或者不愿意在不熟悉的經歷中投入時間或資源。因此,必須盡量減少家長參與的障礙,通過考慮家長所在社區的獨特情況和需求,最大限度提高家長參加項目的能力,從而提高項目式推進家庭教育的參與率。
(作者單位分別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
《中國教師報》2022年02月2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