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么年輕,卻希望輕松舒服-成長
1
先說個有趣的小事。
有一次我去一家著名的雜志社拜訪我的前同事小西。因為我在她那邊發(fā)表了不少小說,她準備請我吃飯,順便談談新的專欄邀約。
當我到達那家雜志社,在門口的保衛(wèi)處填寫訪客登記本時,雜志社的主編從辦公室出來巡視員工們有沒有在認真工作。
主編一抬眼看到我就過來跟我打招呼,想起了什么似的說:“對了,剛才我們下半月刊的編輯主任說出去約你吃飯談新的合作,我才簽的會客單!你怎么還在我們單位呀?”
我愣住了,因為我當天根本就沒有約那個下半月刊的編輯主任!
等我和小西在一家餐廳碰頭以后,我就問她:“你不是上半月刊嗎?怎么會變成下半月刊的主任約我?”
小西想了想告訴我答案,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單位有一個會客單假條制度,可以名正言順地翹班。
他們常常打著拜會作者的名義出門,至于我呢,是他們雜志社的主力作者之一,干脆就拿我當借口,而且因為都在本市,所以打著我的幌子次數(shù)最多。
2
因為這個事兒,我和小西一起回憶起在前單位的工作經(jīng)歷。
小西畢業(yè)于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她說:“最大的夢想就是找一份朝九晚五、輕輕松松的工作,所以當年才選擇當編輯的。”
我當時在旁邊附和說:“我也是,就是想著編輯工作沒有那么大壓力,看看文章、多讀書、約約稿,就放棄了自己的本專業(yè)來了這兒。”
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做編輯并不輕松。名家好稿人人搶,每個月的競爭都很激烈。日常還要排班值班,一審二審三審,編輯校對了再給專職校對。平時還常常要開會討論如何改善版面提高文章質量。
那個時候我和小西,還有另外一個新人是競爭關系。大家都是年輕人,都不甘心向誰認輸。領導要求早上9點鐘到,我們8:30就到了;每個月原本只需要交30篇稿件,但我們準備了60篇隨時用來候補替換。
有些欄目酬勞不高,為了證明自己的編輯能力和作者資源,我就自己寫了交上去。反正是匿名審稿,全看稿子寫得好不好。
誰編輯的文章好,被全國暢銷的知名文摘雜志轉載,或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播,被電視臺摘編,單位還會發(fā)放獎金。
于是我們又積極地去研究文摘雜志的風格,只為了編出質量好又容易被轉載的文章。下班了我們還要在單位的綜合閱覽室翻閱各家刊物做研究,不蒸饅頭爭口氣,累就累一點吧!
有一天我們集體在辦公室感嘆,這么明爭暗斗真的好累啊!咱們是不是太拼了,其實編輯費又不多,獎金也才一二百元。
小西感嘆說:“我的眼鏡近視度數(shù)都加深了。而且聽說單位最近要招新人呢!領導去本市幾所著名大學招聘。還聽說,原先的主任辭職了,空出一個位置。”這個時候我們已經(jīng)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兩年了。
很快,小西和另外一位女同事一起被新單位挖走了。她們因為勤奮,在期刊界有了口碑。而我呢,編稿沒有她們那么勤奮,但我寫作很用心。她們兩個跳槽的時候,我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書。
老總挽留我,讓我做編輯主任。那個時候我已經(jīng)有了談判的資本,我要求一周只坐班三天,剩下的時間自己安排,保證完成好工作。
老總同意了。
于是就發(fā)生了開頭的那一幕。她們兩個成了國內有名的大雜志社編輯主任,我成了一個擁有一定自由度的作家。
當我的書更加暢銷,收入更高的時候,我買了房。后來我徹底辭職了,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自由。
因為過去的勤奮,積累了充分的經(jīng)驗和足夠的作者人脈,現(xiàn)在的小西足以高效率完成稿件編輯,基本上實現(xiàn)了最初的心愿,工作變得比較舒服輕松。所以哪怕她們都打著見我的名義出來放風溜達,還穿了幫,主編也只不過是私下里提醒警告一下。她們兩個都是主力干將,忙里偷閑無傷大雅。
說到本質上,我們的自由、我們的輕松,是我們自己爭取到的。
3
人的天性就是好逸惡勞,但也有因追逐成功變得更優(yōu)秀的天性。
我離開雜志行業(yè)以后兼職做了一段時間的新聞記者。有一次我采訪一家知名酒店的總經(jīng)理,采訪過程中他的助理明顯有點心不在焉。
過了一段時間和那個總經(jīng)理碰頭的時候,他換了助理。閑聊中,我問起之前的那個小助理的情況,這個總經(jīng)理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
他說新生代跟他這個上世紀70年代生的人代溝太大了。他特別叮囑小助理:你的外形不錯,如果想要謀取更好的發(fā)展,在酒店升職,應該繼續(xù)學一點兒小語種。結果小助理說,每天上班太累了,他只想一個月有三千塊錢就足夠了,不想升職。
我樂了,問這個總經(jīng)理:所以你把他炒魷魚啦?
他搖頭。
原來他還沒決定要不要換新助理,小助理就主動提出辭職了。辭職理由是,不喜歡一天到晚安排行程、訂機票、聯(lián)絡客戶,覺得很無聊。
這個小助理令酒店總經(jīng)理印象深刻,所以他特地讓人力資源部拿招聘記錄來看,發(fā)現(xiàn)小助理在來酒店上班前,已經(jīng)換了四個公司。
看來,那個年輕人始終沒能找到輕輕松松、舒舒服服,拿三千塊錢一直混下去的工作。
其實,如果他把本職工作做好,本可以過渡到更加輕松的崗位。跳槽太頻繁,每份工作都沒能積累經(jīng)驗能力,沒有底氣和資本,就沒法跟老板討價還價。除非是所謂的二代,或者有特殊關系安排進單位的閑差。
在這個世界上,舒服輕松的工作根本不是找來的,而是自己一點一滴打造出來的。至于年輕時所謂的迷茫,其實只是貪心。又想要功成名就,又想要舒服。
你還那么年輕,卻希望輕輕松松、舒舒服服,荒廢的只會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