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著父親的錢,在KTV里唱著《父親》-社會
前兩天,在浙江大學新生開學典禮上,家長代表郭公禮的發言時那句“不要只在缺錢的時候,才說爸爸媽媽我想你了”,在網上引起熱議。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看到過的一句話:“不要拿著父親的錢,在KTV里唱著《父親》。”
我們總是喊著“等我賺了錢就回家孝敬父母”的口號,卻一次次忽視他們。
何炅在《奇葩說》里說:對父母,我們愧疚歸愧疚,然而還是什么都不做。
很多時候,父母和夢想,很難兼得。于是,愧疚成為我們對父母最大的感受。
為了彌補內心的不安和虧欠,我們開始急于向眾人展示自己對父母的愛。
每到母親節,父親節、媽媽生日,爸爸生日,回家前,離家后……我們習慣發朋友圈向父母密集示愛。有的是發自肺腑,有的是跟風從眾。
我們還喜歡口頭展示我們的孝心,當得知父母生病時,我們會用命令式的口吻告訴他們:趕快去醫院,不要拖,去檢查清楚比較好。按時吃藥,好好休息!
放下手機,我們覺得自己真的挺孝順,甚至還被自己感動了。看,我對我爸媽多好,多知道關心他們啊。
然而,這樣的關心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行動,甚至還會給自己的不作為找很多借口。
“我擔心父母,可是,我爸媽說不需要我回去啊。”
“我擔心父母,可是,我最近有個大項目要忙啊。”
我們對父母,只是做到了盡力而為,并沒有全力以赴。
對待遠在家鄉的父母,我們總是抱有僥幸,總覺得壞事不會發生自己爸媽身上。
可是,我們真的可以拿這件事去賭嗎?
我高中的歷史老師,曾在課堂上給我們講過一個故事。
他是農村出生,家里砸鍋賣鐵供他讀了大學,在進人大學的那一刻起,他便下定決心要讓自己父母過上好日子,于是他在學校里非常努力地學習,畢了業拼命地工作,一年到頭在外也難得回一次家。
等他賺到買房的錢的時候,醫院卻通知他去給老父親病危簽字,他整個人都蒙了,在他的印象里父親一直是有著結實身體、寬闊臂膀的漢子啊。
本以為可以讓他們享天倫之樂的時候,一場疾病徹底摧毀了他的希望。
他太不了解父親的身體了,母親說他父親早就這樣了,因為怕他擔心就一直沒告訴他。
簽字準備手術的第二天,父親沒熬過去,去世了。他對父親的感激、愧疚也永遠沒辦法說出口了……
昨天刷微博時還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在抗擊臺風“天鴿”一線連續戰斗四天四夜的消防員梁智豪,在探望受傷的隊友時,竟意外遇到剛剛被檢查出淋巴腫瘤異常出血的父親。
為了不影響兒子工作,父母瞞著他,沒有透出半點風吉……
我們的父母是中國父母中最普通的代表,他們把最好的人生給了我們,再用剩下的人生用來守候。
為了報答父母,很多人一刻不停地奮斗,希望早一天“帶爸媽和我一起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也希望有足夠的物質條件去“滿足爸媽年輕時因為我而放棄的夢想”。
可即使選擇遠行,也請記得一直在等待你回家的爸媽,因為,他們什么都不需要,他們只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