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只鳥-生活
前些天,帶5歲的女兒去郊游,來至一片林子里時,看到許多鳥兒停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唱歌,突然想起了那道著名的數學題。
我決定考一考女兒:“樹上有10只鳥,一個人用槍打下來一只后,樹上還剩下幾只?”
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那個人為什么要用槍打鳥?鳥兒多可愛呀,難道他不喜歡嗎?”
我把女兒的思路往題目上引:“假如那個打鳥的人是個壞蛋。”
女兒說:“如果那個人是壞蛋,警察會把他抓起來的。”
“可是那個人躲過了警察,偷偷地來到了樹林里打鳥。”我不依不饒。
“有我們在這里呀。我們會保護小鳥的,爸爸,你就跟壞蛋斗,我就叫小鳥全部躲起來,這樣,他就不能打小鳥了。”女兒挺了挺胸膛。
“假如我們走后,那個壞蛋再來到這里來打鳥呢。你算一算,樹上有10只鳥,用槍打下來一只后,樹上還剩下幾只鳥?”
女兒突然大聲地哭了起來,她說:“爸爸,我們現在就把樹上的這些小鳥趕得遠遠的好嗎?”說罷,她沖著樹枝上的小鳥們,又是喊又是叫的,最后,這些鳥兒紛紛飛走了。
我把女兒摟在了懷里,為自己出這樣一道題而感到可惡。我經常會聽到有些家長出這個題目考孩子,以測驗孩子的智力。“樹上有10只鳥,打下一只,還剩幾只?”有的孩子會回答:“還剩9只。”有的孩子會回答“不對,槍一響,樹上的鳥都飛走了。”其實,答案已成了公式。但讓我感到特別欣慰的是,女兒連命題也不愿意接受,更不要說考慮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