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聯璧》在學問集錦三篇
格言聯璧處事名言
《格言聯璧》是古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通過格言的方式流傳給后人,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經典格言。
【第1句】:經濟出自學問。經濟方有本源。心性見之事功。心性方為圓滿。
【第2句】:果決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閑。因循人似閑。人中常有余忙。
【第3句】:以虛養心。以德養身。以仁養天下萬物。以道養天下萬世。
【第4句】:涵養沖虛。便是身世學問。省除煩惱。何等心性安和。
【第5句】:先讀經后讀史。則論事不謬于圣賢。既讀史復讀經。則觀書不徒為章句。
【第6句】:下手處是自強不息。成就處是至誠無妄。
【第7句】:讀書貴能疑。疑乃可以啟信。讀書在有漸。漸乃克底有成。
【第8句】:名譽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隱忍中大。
【第9句】:理以心得為精。故當沉潛。不然耳邊口頭爾。事以典故為據。故當博洽。不然臆說杜撰也。
【第10句】:世俗煩惱處。要耐得下。世事紛擾處。要閑得下。胸懷牽纏處。要割得下。境地濃艷處。要淡得下。意氣忿怒處。要降得下。
【第11句】: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
【第12句】: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上。
【第13句】:不虛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進入不得。不開悟。便如膠柱鼓瑟。一毫轉動不得。不體認。便如電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車。陸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第14句】:祭雖有儀。而誠為本。喪雖有禮。而哀為本。士雖有學。而行為本。
【第15句】:眼界要闊。遍歷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讀五經諸史。
【第16句】:無根本底氣節。如酒漢歐人。醉時勇。醒來退消。無分毫氣力。無學問底識見。如庖人煬灶。面前明。背后左右。無一些照顧。
【第17句】:以圣賢之道教人易。以圣賢之道治己難。以圣賢之道出口易。以圣賢之道躬行難。以圣賢之道奮始易。以圣賢之道克終難。
【第18句】:存養宜沖粹。近春溫。省察宜謹嚴。近秋肅。
【第19句】: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第20句】:飄風不可以調宮商。巧婦不可以主中饋。詞章之士不可以治國家。
【第21句】: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為。
【第22句】:忿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第23句】:心一模糊。萬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萬事不入耳目。心一執著。萬事不得自然。
【第24句】: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固甲。不能御也。
【第25句】:讀經傳則根柢厚。看史鑒則事理通。觀云天則眼界寬。去嗜欲則胸懷凈。
【第26句】:怒是猛虎。欲是深淵。
【第27句】:以心術為本根。以倫理為楨干。以學問為災畬。以文章為花萼。以事業為結實。以書史為園林。以歌詠為鼓吹。以義理為膏梁。以著述為文繡。以誦讀為耕耘。以記問為居積。以前言往行為師友。以忠信篤敬為修持。以作善降祥為受用。以樂天知命為依歸。
【第28句】:竭忠盡孝。謂之心。治國經邦。謂之學。安危定變。謂之才。經天緯地。謂之文。霽月光風。謂之度。萬物一體。謂之仁。
【第29句】: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第30句】: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人之心境。多欲則忙。寡欲則閑。人之心術。多欲則險。寡欲則平。人之心事。多欲則憂。寡欲則樂。人之心氣。多欲則餒。寡欲則剛。
【第31句】: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顛倒。吾人修行之資也。
【第32句】:凜閑居以體獨。卜動念以知幾。謹威儀以定命。敦大倫以凝道。備百行以考德。遷善改過以作圣。
【第33句】:一念疏忽。是錯起頭。一念決烈。是錯到底。
【第34句】:喜來時一檢點。怒來時一檢點。怠惰時一檢點。放肆時一檢點。
【第35句】:心慎雜欲。則有余靈。目慎雜觀。則有余明。
【第36句】: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第37句】: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天地間天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
【第38句】:圣賢學問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學問是兩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第39句】:觀天地生物氣象。學圣賢克己工夫。
【第40句】:只有一毫粗疏處。便認理不真。所以說惟精。不然。眾論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說惟一。不然。利害臨之而必變。
【第41句】:在古人之后議古人之失。則易。處古人之位為古人之事。則難。
【第42句】: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第43句】:一動于欲。欲迷則昏。一任乎氣。氣偏則戾。
【第44句】: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賢第一等學問。盡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賢第一等工夫。
【第45句】: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第46句】:案上不可多書。心中不可少書。
【第47句】:口里伊周。心中盜跖。責人而不責己。名為掛榜圣賢。獨凜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復知天。方是有根學問。
【第48句】:聰明用于正路。愈聰明愈好。而文學功名。益成其美。聰明用于邪路。愈聰明愈謬。而文學功名。適濟其奸。
【第49句】:寡欲故靜。有主則虛。
【第50句】: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得力。
【第51句】: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決然不露。
【第52句】:靜能制動。沈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第53句】: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第54句】:喜怒哀樂而曰未發。是從人心直溯道心。要他存養。未發而曰喜怒哀樂。是從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第55句】:看書求理。須令自家胸中點頭。與人談理。須令人家胸中點頭。
【第56句】: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天。
【第57句】:君子之心不勝其小。而氣量涵蓋一世。小人之心不勝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第58句】:懲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懲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第59句】:只是心不放肆。便無過差。只是心不怠忽。便無逸志。
【第60句】:何思何慮。居心當如止水。勿取勿忘。為學當如流水。
【第61句】:舍事功更無學問。求性道不外文章。
【第62句】:處逆境心。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第63句】:古之學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學者得一善言。務以悅人。
【第64句】: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何以上達。曰下學。何以遠到。曰近思。
【第65句】: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直儉約。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騖。四者。切己大病。
【第66句】: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氣滅。以浩氣臨事。則疑畏釋。以靜氣養身。則夢寐恬。
【第67句】: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第68句】: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訣。勿忘勿助。得一漸字訣。
【第69句】:無欲之謂圣。寡欲之謂賢。多欲之謂凡。徇欲之謂狂。
【第70句】:人心如谷種。滿腔都是生意。物欲錮之而滯矣。然而生意未嘗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鏡。全體渾是光明。習染熏之而暗矣。然而明體未嘗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第71句】:古之學者。在心地上做功夫。故發之容貌。則為盛德之符。今之學者。在容貌上做功夫。故反之于心。則為實德之病。
【第72句】: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第73句】:魚離水則身枯。心離書則神索。
【第74句】:古之君子病其無能也。學之。今之君子恥其無能也。諱之。
【第75句】:就性情上理會。則曰涵養。就念慮上提撕。則曰省察。就氣質上銷镕。則曰克治。
【第76句】:接人要和中有介。處事要精中有果。認理要正中有道通。
【第77句】:顏子四勿。要收入來。閑存工夫。制外以養中也。孟子四端。要擴充去。格致工夫。推近以暨遠也。
【第78句】:一庭之內。自有至樂。六經以外。別無奇書。
【第79句】:萬理澄徹。則一心愈精而愈謹。一心凝聚。則萬理愈通而愈流。
【第80句】:心不欲雜。雜則神蕩而不收。心不欲勞。勞神則疲而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