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除夕的作文800字集錦五篇
精選除夕的作文800字集錦五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除夕的作文800字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除夕的作文800字 篇1
屈指而算,今天已經是1月25日,也就是除夕了。我甩去昨日的疲憊,期待著12點鐘聲敲響的時刻。心情有難以言表的激動。再怎么說,今天也是XX年的最后一天了,也許我應該有些許的留念,但XX年確實給我留了太多悲傷地印記,只是希望它能早早的被抹去。把視線投向窗外,被玻璃窗局限的的景色也變得生動而美麗。剛過8點鐘,屋外的孩童們已經準備好鞭炮,放起了炮竹,小區一下子充滿了過年的味道!
每次回家過年,年貨當然是頭等大事。我們一家人手里拎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回家過年。因為是除夕的緣故,回家老家的路上顯得格外冷清,想必是因為大人孩子都在家中陪老人過年,路上的行人也就稀少了下來。路邊的白楊,芬芳的泥土,蔚藍的天空都因為是除夕的記憶所顯得刻骨銘心。讓我難以忘懷這被新年的氣氛渲染的一草一木。
冬日的家鄉有些荒涼,有些寂寞,但我的第一感覺卻是刺骨的寒冷,仿佛是由體內散發的寒氣,讓我止不住的的打著哆嗦,更使我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也許是新春的年味喚醒了我,加入新年忙碌的步調,漸漸忘卻了寒冷。屋門外,大紅燈籠高掛在當頭,春聯福字也已經被糨糊黏在墻頭門檻。
過年當然少不了放鞭炮,小孩子們把自家的鞭炮拿到門前,村民們架上稻草,點上篝火,圍攏在熊熊燃燒的火焰旁,放鞭炮。過大年。禮花炮竹,“竄天猴”一個都不少。在火的溫度中,人們忘卻了寒冷,捂住耳朵,縮起頭,那驚天的炮竹聲似忽視年獸的嘶吼。偶爾仰望天空,鄰村的禮花像綻放在夜幕中的花朵,渲染著自由的芬芳之美。
過除夕,村子里的必要的習俗是要邀請祖先一同分享節日的氣氛。家中的長輩把記錄著祖先姓名的的卷軸展開,掛在客堂的對門的墻頭。全家人意義為祖先叩首。這個卷軸說是一個名錄,還不如說是一幅畫。只不過這畫并非山水人物,而是一個庭院,即是靈魂的歸宿,墓地。這畫中的景分三層,劃分成一個個長方形的區域,上面寫著名字。家人們把祭品擺在桌上供先人享用。年三十是不能睡覺的,因為要祭祀祖先的原因,燈也要開一夜。我們邊看著《春節聯歡晚會》邊炸著這個種年貨,有炸年糕。炸帶魚,炸辣椒,還要炸整整一箱子,在正月當零食吃。
當12點的鐘聲敲響的時候,耳邊又響起了鞭炮聲和人們的祝福聲,XX,祝您牛氣沖天!
除夕的作文800字 篇2
每到除夕之夜,我總會不自覺地想起我親愛的姥姥,總會在姥姥遺像前靜默好長時間。或許是因為,我的童年時光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和姥姥一起度過的。
依舊記得七歲以前的那幾個除夕夜,我總是喜歡和姥姥一起躲在大門后面吃著豬尾巴,以求來年不停地長高。祖孫倆一邊搶著吃,一邊偷著樂,真的好開心!
可是,自從七歲以后的除夕夜,我都極少在家吃飯,因為爸媽給我認了干娘。根據農村的習俗,為了使孩子成長得更健康,我必須去干娘家去過年,年年如此,歲歲相同。這樣,我和姥姥一起過除夕的機會就少了。即使我不愿意去干娘家,即使我在家里哭得“飛流直下三千尺”,即使我叫嚷得“驚天地,泣鬼神”,父母總是安慰我說:“不行,一定要去的,這樣,你就不會生病了!”盡管每次都會有壓歲錢隨我回歸,但我不會為了壓歲錢而去她家,畢竟到最后,這些壓歲錢都得全部交公。可是,我多想和姥姥在一起品嘗那有滋有味的年夜飯呀!
還記得最后一頓年夜飯,那是我十二歲的時候,姥姥已經被診斷出食道癌晚期,我被告知不能和她共用一副碗筷,當然更不談碗里的食物了。我記得那一天,姥姥仍像往常一樣,習慣性地往我的碗里夾了幾塊瘦肉。剛開始我遲疑不決,但一看到她那幸福的笑臉,一想到她對自己的病情還一無所知,我還是咬了咬牙,接受了她的賞賜。看到姥姥會心地笑了,我也感到特別的欣慰。
如今,姥姥不在了,每到除夕,我都十分想念我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畢竟,姥姥從來都不會在飯桌上談論的學習成績,畢竟,姥姥從不會強迫我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畢竟,她總是把我的身體看得比她自己的命更要緊,畢竟,她總是炫耀式地把我帶在身邊去親戚家串門,畢竟,是姥姥帶給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真的,好想姥姥,好想那些快樂的時光。如今,我的'年夜飯可以在家吃,也可以在別人家吃,但我的內心總覺得有一塊地方空著,它讓我的年夜飯吃起來總不是那么香甜。盡管再也找不到過去的味道了,但我還可以在除夕之夜回憶我和姥姥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我會想起和姥姥一起準備祭祀用品的情景,想起姥姥神秘地把壓歲錢包放在我枕頭下的情景,想起姥姥和我一起貼春聯和“福”字的情景。是姥姥告訴我年三十晚上為什么要用鯉魚和豆腐來祭祖,是姥姥告訴我過年為什么要吃年糕,是姥姥告訴我為什么要把“福”字倒貼……
每到除夕之夜,我總會不自覺地想起我親愛的姥姥,總會在姥姥遺像前靜默好長時間。我會把對姥姥的思念寄托在對除夕之夜的回憶中。
除夕的作文800字 篇3
家鄉的除夕,是個熱鬧的夜晚!
那個夜晚,充滿著喜慶與幸福。家家戶戶都點亮了燈,彩燈閃耀著光彩,迎接新春的到來。
這時是傍晚,每家每戶都在準備年夜飯,我們家也不例外。爸爸和媽媽正在高興地忙里忙外。媽媽煮的飯菜香噴噴的,讓我垂涎三尺,肚子一下子就鬧起了“空城計”。而爸爸卻是在旁邊把熱氣騰騰的美味佳肴一碗碗地從廚房里端出來。我望著五花八門的菜肴,不禁想先飽餐一頓。爸爸見我這個樣子,拍了拍我的肩頭,說:“你去貼“福”字吧!”我點點頭,拿著紅紅的“福”字和一瓶漿糊跑到門口。我站在椅子上,踮起腳尖,故意把“福”字貼倒了。好了,大功告成!我跳下椅子。爸爸走了出來,歪著腦袋看著我貼的倒“福”,好像故意要考我:“爍爍,你怎么把“福”字倒著貼了?”我得意地賣關子:“這您就有所不知了,所謂‘福到’,就是‘福倒’吧,‘到’、‘倒’不是同音嗎?”爸爸聽了直點頭,哈哈地笑起來……
啊,太好了,終于要開飯了!我們全家人都圍坐在餐桌旁,我拿起筷子就夾了一塊肉,放進嘴里,有滋有味地嚼起來,嗯,真好吃呀!我又夾了一塊肉放進爸爸的碗里,說:“爸,您也吃一塊吧,這肉可好吃了!”爸爸沖我幸福地笑了笑,夾起肉放進嘴里:“嗯!不錯。”說著,爸爸也給我夾了雞腿:“吃吧,爍爍,這炸雞腿可香呢!”我咬著雞腿,也幸福地笑了。忽然,媽媽對我們喊道:“哎呀,看你們只顧自己吃,弟弟都生氣了,快給他也夾個雞腿來”。我們看見弟弟,正齜牙咧嘴,氣呼呼地瞪著我嘴里的雞腿,頭搖得像撥浪鼓,“咚咚”作響,似乎在說,我要雞腿,雞腿!我趕緊給弟弟夾了個肥大的雞腿,他生氣的眼睛立刻綻放出了喜悅的光芒,高興地叫著:“姐姐好!姐姐好!”
吃完年夜飯以后,大家都習慣性地關起門,享受膾炙人口的精神大餐——電視中的“春節聯歡晚會”了。看著看著,我進入了甜美的夢鄉。忽然,一陣陣鞭炮聲“轟”的一聲爆發了!像打雷似的吵醒了我,原來這時已是零點整,這是家家戶戶都在放開門炮迎新年。
我起了床,只見爸爸在門外放煙花。各家各戶的煙花也接連不斷地開放了,剎那間,無數的煙花陸續射入空中,天上開滿了花,紅的、黃的、綠的……五彩繽紛;像菊花、像牡丹、像水晶球……形態各異。它們在天空展示著自己優美的身姿,把夜空裝點得色彩斑斕,如同一幅幅優美的圖畫。我望著滿天絢爛多彩的煙花,覺得那一朵朵的煙花就像一張張甜美的笑臉,在述說著迎接新年的喜悅。震耳欲聾的炮聲把天地驚醒了,它趕走了一年的陳舊,迎來了嶄新的一年。天上,煙花在飛;地上,笑聲在飛,祝福在飛!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這炮聲、笑聲、祝福聲奏出美妙的新年交響曲,構成了和諧生活的主旋律!
家鄉的除夕,真是熱鬧而又充滿歡樂的夜晚,人民的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
除夕的作文800字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盛開著絢麗多彩的五十六朵民族之花。這五千年來傳承著偉大燦爛的民族文化。啊!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節日,不一樣的穿戴,不一樣的特色小吃,不一樣的民風民居……這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現出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除夕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家家戶戶團圓的節日。除夕——這個節日是由一只古代的怪獸:夕而引起的。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平安,。從此,這種習俗一直流傳下來,每年的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在除夕的這一天早上,家家戶戶的鞭炮聲就接連不斷,讓原本寂靜的鄉村小鎮變得熱鬧非凡。到了晚上,煙花在夜幕中綻放就變得更加美妙了。除夕這一天是要吃團圓飯的啊!在外工作的人除了萬不得已,每個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陪父母。而且餐桌上必須要有一條魚,和一盤年糕。魚象征著年年有余,所以這條魚不能吃,吃了可就年年沒魚了。這對我來說是個災難,因為我很喜歡吃魚,有魚不能吃,這是煎熬啊!而年糕象征著年年高,這是可以吃的,這讓我心中又有了一絲絲的安慰。
吃過團圓飯后,我們的鄉村還有一個習俗,在除夕這一天,還要迎龍燈。龍燈是由一個巨大的龍頭和幾十米長的龍身構成,龍頭由三個人抬著,而龍身由兩個人一米抬著。龍燈的前面有人敲鑼打鼓,后面也有人跟著看熱鬧。這龍燈走到哪里哪里就放煙花歡迎,據說這樣能有好運。而且龍燈每到一塊空地后就圍成一個圈轉起來。在鞭炮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美麗。龍燈過去后,我們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的。晚會上,有優美的舞蹈,動聽的歌唱,引人發笑的小品,還有美妙的琴聲。所有的人都沉浸在這些美妙的節目中了,并時不時地發出歡笑聲。整個鎮子都安靜下來,直到午夜十二點,每家每戶就像約好了似的一齊放響了開門紅。熱鬧又重新回到了小鎮中。春晚看完了,開門紅也放完了。我們就開始坐著守歲,據說你守歲守的越久,父母就越長壽。
哦,除夕之夜,團圓之夜。這是父母們最開心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之內,自己的子女會回來看自己。因為父母們不盼望子女帶什么禮物,只要子女健康就好,只要子女回家過年就好。讓我們在家多陪陪父母度過每一個熱鬧的除夕夜吧。
除夕的作文800字 篇5
除夕終于到來,我們一家人愉快的一起吃著晚餐。
年三十為什么叫除夕呢?爸爸告訴我,版本有好多種,公認的說法是古時候有一個兇惡的怪獸叫做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后來,人們發現,夕最害怕紅色和響聲。于是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戶貼大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逐夕獸,以求得新的一年安寧。從此,這種習俗流傳下來,年三十就被稱為除夕。
中國的有著獨特的年俗文化,如包餃子、貼門神、耍花燈,餃子的形狀像元寶,期盼來年財源滾滾,吃雞寓意“吉利”,吃魚就是“年年有余”……不過,聽說過年不能吃酸菜,說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說是“白干”。但我覺得,不能光靠這些食物決定來年的好運或厄運,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顧,是要靠自己的勤奮努力得來的。
接著,爸爸媽媽聊起了自己的家鄉過除夕的風俗。爸爸給我講了湖南老家過年的習慣:在湖南,除夕的團圓飯是在除夕的早晨或中午開始的,食物一般有臘魚、臘肉、油炸豆腐等,還有地瓜干和花生等零食。而且,豆腐是一定要吃的,因為豆腐諧音“多福”或“斗富”,寓意著新的一年更加富有、幸福。爸爸說,他小時候最盼望的事就是除夕觀看花燈,還有耍雜技、變魔術和原汁原味的湖南花鼓戲。
媽媽是江蘇人,她也講起了小時候除夕的情景:在江蘇,每家每戶的團圓飯都是在晚上吃的,“魚米之鄉”的年夜飯一定少不了魚,當然和湖南一樣,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媽媽小時候的新衣服是自家買布料,請裁縫做的,新鞋子是外婆親手納的千層底布鞋;初一還會跟同齡小朋友結伴去拜年,一圈下來就會“大獲豐收”,瓜子、花生、糖果等把衣服口袋塞得滿滿的……
聽了爸爸媽媽的講述,我又想到:像我這種在上海大都市“土生土長”的“00后”,和爸媽他們這一代的過年方式就不一樣了,主要是使用各種電子產品,并通過網絡和老家的親戚“團聚”。想和遠方的親戚聊天,可以使用QQ、微信或微博私信的方式;如果想見到對方,還能用視頻通話模式;想送給長輩一件禮物,能夠先去網上挑選,再寄到對方家里;當然,壓歲錢也不用給現金了,直接打入我的網上銀行賬戶……于是,我把我的想法也說了一遍。“不過,”我又說,“這樣過除夕,雖然省去了回老家時的旅途勞累,但總感覺缺少了家人團聚時的那種溫馨味道,不如我們明年回老家過年吧!”爸爸媽媽齊聲說“好”!
這時,我們仿佛聞聽到了遠方家鄉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