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和無用-人生
我們每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要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種自我價值的實現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所以我們要得到他人的認同,我們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我們要成為這個社會中“有用”的人。
現在我們重新審視一下,何為有用,何為無用。
有無相生,有用和無用從來就是相對出現,沒有有,就沒有無,同樣的,沒有無,哪里來的有?我們生活在一個二元世界里,一切的概念在比較中產生。
一個破舊的茅屋,里面空空蕩蕩一無所有,智者讓學生去看看那屋子里有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屋子里什么都沒有。智者說屋子里有“空”。
這位學生的眼光和我們是一樣的,因為習慣使然,我們首先想看到的是“有”,然后會立即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這份“有”是否具備價值,而智者的眼里到處都是“有”,即使是一個空屋子,他看到的也是有用而不是無用,因為這個房子的空間可以堆放東西,它是一個有用的房子。
故,無可以轉化為有,有也可以轉化為無。
既然這樣,世界上還有什么無用的存在嗎?答案是否定的。一切萬有的存在是唯一的,都具有它的價值,只不過沒有被智者發現而已。